作者:
全媒体记者王悦特约记者高玉峰通讯员徐小洁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1157
9月16日,孝昌经济开发区融合大道上,湖北全成信精密电路有限公司北门外,工人们正在安装减速带,公司行政经理郑子豪点赞:“员工上下班安全更有保障了,开发区响应非常及时!”
原来,前不久孝昌开发区服务专班走访时,企业反映北门紧临主干道、车流大、视线差,安全隐患大。开发区迅速对接县住建局,落实减速带与警示牌安装。这一小事,折射出开发区“企业有事马上办”的服务温度。
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提出,强化保障功能,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持续擦亮“孝着办”营商品牌,以一流环境增强发展软实力。孝昌经济开发区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硬”举措优化“软”环境,以高质量服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1-8月,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47.8亿元,同比增长10.55%;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7个。
机制创新,构筑服务“新高地”
“从签约到开工不到3个月,投产9个月已完成产值3500万元,发展信心越来越足了。”湖北伟航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星光感慨。
该公司去年初落户孝昌,得益于孝昌推行的“标准地出让”“五证同发”“拿地即开工”等机制,项目审批驶入“快车道”。
围绕“企业需要什么,开发区就做什么”,孝昌开发区在体制机制上持续创新——
专班专责,响应“零时差”: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问题响应机制。企业可通过热线、走访、政企沟通会等渠道“一键发声”,开发区限时回应、闭环处理。
党建引领,服务“网格化”:党建指导员下沉企业、社区网格对接园区,实现“社区—园区—企业”三级服务网络全覆盖,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
流程再造,审批“再提速”: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告知承诺”模式,开发区同相关部门加强协调融通,合力打破壁垒,压缩审批时限,平均为企业落地开工节省时间3至5个月。去年以来,20多个产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开工后,项目服务专班协调进度、解决问题,我们只需安心筹备生产。”李星光说。贴心服务换来企业信任,今年5月,伟航公司追加1.3亿元投资启动二期项目。
精准施策,打通要素“中梗阻”
企业发展,要素保障是关键。孝昌开发区围绕融资、用工、用地等痛点,主动作为、精准发力,让企业“轻装上阵”。
融资难?知识产权“变”信贷——
“两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共313万元,真是雪中送炭!”赫利迪激光公司负责人说。去年8月,企业扩产遇资金瓶颈,开发区协助对接银行,盘活“智产”为“资产”,缓解燃眉之急。
用工紧?“春风行动”送工上岗——
在尚丽儿童用品生产车间,婴儿车骨架鱼贯而出。“订单旺,人力一度吃紧。”公司副总经理魏艳斌说。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