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孝感日报

湖北工程学院数字化赋能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 03版 :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通讯员冯建敏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2807 ■通讯员冯建敏
近年来,湖北工程学院紧紧围绕“申硕”“更大”“创一流”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在教学成绩突破、质量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升级等方面精准发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本科教育答卷,为建设工程教育卓越、办学特色鲜明的国内应用型一流大学提供了坚实支撑。
教学成绩亮点纷呈
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攀升

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目标,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搭建竞赛平台、推进产教融合,推动学生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双提升”,涌现出一批标志性教学成果。
质量工程成果丰硕,学科优势持续凸显。聚焦本科质量工程建设,以“双万计划”为引领,积极推进一流本科专业与课程建设,构建“国家—省—校”三级建设体系。目前,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3个,约占全部招生专业的43.6%;获批国家级一流课10门(含教育部新公示认定5门)、省级一流课程69门,数量在湖北省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计算机网络》《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成为课程改革标杆,专业与课程建设的“双轮驱动”,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科竞赛屡获佳绩,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围绕“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育人思路,统筹协调各学院组建竞赛指导团队,建立“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竞赛培育体系,近三年学生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89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33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智能汽车、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重大赛事中屡获全国最高奖。2024年,学校教师团队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农科副高组三等奖、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教师的学科教学改革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效显著。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就业质量显著提升。紧扣湖北省“51020”产业体系和孝感市“4+2”主导产业需求,积极推动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定制班等协同育人模式,建成现代食品流通产业学院(省级)、数智技术应用现代产业学院等3个校级产业学院,与235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近3年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2项。通过“3+1”订单式培养、校企“双导师”指导等举措,毕业生留鄂留孝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达20%,近3年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92%以上,超薄锂电铜箔制造技术、新一代复合生物打浆酶等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更带动学生在相关产业领域实现高质量就业。
教学管理体系完善
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强化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理念,围绕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闭环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建设、专业认证、过程监控,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构建“三级三类”评估体系,质量监控流程全面覆盖。制定《湖北工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大纲》,建立“教学学院—基层教学组织—教师”三级内部质量评估体系与“专业—课程—课堂”三类多层次评估体系,形成“监控—评价—分析—反馈—改进—提升”的闭环机制。目前,学校设有校级教学督导员16人、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员56人、学生教学质量信息员498名,通过校领导听课、期中教学检查、教学质量月等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关键环节的全流程监控,2025年教育部毕业论文抽检合格率达96.8%,位居同类高校前列。
推进专业动态调整与认证,学科专业结构持续优化。聚焦产业发展和孝感经济发展需要,制定《本科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实施办法》,建立专业预警机制,近3年新增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7个适应产业需求的新兴专业,停招7个就业困难专业,撤销3个不符合学校定位的专业,使应用型专业占比超过90%,18个工科专业纳入湖北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专业。完成了全部11个师范专业的专家进校考查与认证,认证通过率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正稳步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专业建设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
强化实践教学刚性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出台《湖北工程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构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毕业设计、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实验学分占比≥15%、理工类专业≥25%的刚性标准。近3年,学校新建5.06万平方米的工程实验实训中心,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超1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2.05万元;推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真题真做”,近3年3914名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自教师科研项目或企业真实需求,实践应用型选题率接近90%,学生实践能力与岗位适配度大幅提升。
数字管理赋能教学
教育数智转型成效显著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AI赋能教学管理,推动教学管理与服务全流程数字化,为本科教育注入“智慧动能”。
搭建智慧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升级。统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投入6800万元升级教学基础设施,建成115间智慧教室、293间标准化考场,实现“师生一键接入、多平台数据一体化”;打造智慧教育融合平台,整合智慧巡课系统、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核心应用平台,教师使用智慧教学工具比例大幅提升。通过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学校获批首批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湖北省试点高校,入选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优秀案例1项,2门课程获“智慧树杯”混合式教学案例创新大赛二等奖,数字化教学环境让课堂更具互动性与实效性。
开发流程管理系统,教学服务效率大幅提升。自主研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学科竞赛管理系统等4个核心平台,实现从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到答辩的全流程线上管理;优化教务管理系统,支持课程选排、成绩录入、学籍异动等业务“一网通办”,简化教师办公审批流程。同时,建成数字化教材资源库,公开出版数字化教材10部,引入优质在线课程110余门,学生通过校内外平台在线学习累计达28.8万人次,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共享让学习更便捷、更高效。
构建数据驱动机制,教学管理精度持续增强。依托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建立教学质量数据分析模型,对学生选课、课堂出勤率、课程考核通过率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为专业调整、课程优化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分析各专业就业率、竞赛获奖率等指标,辅助制定专业预警清单;通过跟踪学生学习过程数据,为学业困难学生提供精准帮扶,近3年学校学业预警学生帮扶成功率提升15%。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让教学决策更科学、教学服务更精准,为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湖北工程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严以治学、诚以立身”的校训,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筑牢质量根基、推进数字化转型,为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流应用型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