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新群体”更需党建“新思维”
日期:09-17
作者: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1111
王银芹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不断壮大。据全国总工会2025年8月公布的调查数据,上述新就业群体规模突破8500万人。他们既是城市运转的“摆渡人”,也是基层治理的“新力量”。然而,由于该群体“分布散、流动快、组织弱”,传统党建模式很难适应这种新形势。孝昌县以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探索“党建+服务+治理”新路径,以党建创新回应群体需求,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将基层治理创新变成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
新就业群体的“新”,在于其就业形态突破了传统单位用人框架,党建覆盖容易出现“空白点”。与传统产业工人不同,新就业群体多依托线上平台就业,工作场所、工作时间不固定,缺乏组织归属,“隐形党员”“口袋党员”现象突出,权益保障、服务供给也常滞后于需求,成为党建工作的局外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管理服务要跟上,填补好这个空白”,正是看到了这一群体的治理价值与服务短板。孝昌县成立新就业群体联合党委,打破支部隶属壁垒,通过“功能性聚合”将160多名党员串联起来,既破解了“党员找不到组织”的难题,也为全方位精准服务夯实了组织基础。
党建服务的“新”,在于从“管理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以暖心服务激活群体归属感。新就业群体“四季无休、三餐不定”,子女托管、临时歇脚、职业发展等需求迫切。孝昌县党群服务中心没有停留于“建阵地”的形式创新,而是聚焦“医食驻行健、业教婚育调”十大需求,提供20余项精准服务:“幸福食堂”解决吃饭难题,“爱心托管”解除后顾之忧,“职业培训”助力能力提升。这种“先服务、后引领”的思路,让党建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可感可及的关怀。当骑手在服务中心找到“家”的温暖,当党员在主题党日活动中重拾身份认同,党组织的凝聚力便自然形成。
基层治理的“新”,在于将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实现“双向奔赴”。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的职业特性,使其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和“神经末梢”。孝昌县的实践妙在“服务换参与”:在提供贴心服务的同时,引导骑手参与交通维护、食品安全监督,鼓励网络主播助力乡村振兴。这种“服务——认同——参与”的良性循环,既为基层治理注入新鲜血液,也让新就业群体在参与中实现社会价值。
新就业群体的不断壮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党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孝昌县的探索表明,新党建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在坚守政治核心的基础上,以组织创新适应群体特点,以服务创新回应群众需求,以治理创新激活社会力量。唯有如此,才能让党的旗帜在新就业群体中高高飘扬,让新群体真正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