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全媒体记者贾国红 通讯员张丽萍 陈龙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1332
(全媒体记者贾国红通讯员张丽萍陈龙)
清晨,汉川市湾潭乡三汊村村民黄重阳推开院门,迎面是整洁的村道和清澈的渠水。“现在每天看见的都是干净整洁的景象,心情很畅快。”黄重阳感慨道。
据介绍,湾潭乡以系统思维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这个汉江之滨的乡镇通过规划引领、基础提质、服务升级三大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新乡村。
规划引领:
构建差异化发展新格局
沿着S211省道驶入湾潭乡,道路两侧的景观带层次分明:邓遐村的书院文化墙古色古香,泰安村的千亩芦笋基地绿意盎然,四新片的虾蟹养殖塘波光粼粼……
一村一景的特色布局,源于湾潭乡的创新规划体系。该乡以水系道路为脉络,将11个行政村划分为三大功能区:汉江沿岸的5个村重点打造文化旅游区,沿湾河西岸的4个村集中建设生态农业区,夏新河沿线的2个村专注发展特色水产区。
“坚持差异化发展,让每个村子都培育出特色产业。”据介绍,在大沙村,新建的观光步道蜿蜒于稻浪之间;在联新村,标准化鱼塘与风力发电装置相得益彰。这种特色化发展模式既保留了乡村风貌,又为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基础提质:
锻造城乡融合硬支撑
“现在运输农产品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种植大户王建国驾驶着满载蔬菜的货车平稳驶过新修建的中湾桥。
这座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桥,不仅配备了防撞护栏和照明设施,更打通了农产品外运的“最后一公里”。
湾潭乡聚焦基础设施短板,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工程:夏新河治理工程清淤疏浚10公里,惠及万亩良田;投资600万元的路桥改造项目让10座危桥焕发新生;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弱电入地1.58公里,682户居民享受到智慧生活。
在镇区,投入120万元的数字乡村项目成效显著。智慧养老平台可实时监测老人健康状况,防溺水监控系统为暑期安全保驾护航,天翼大喇叭让重要信息直达每家每户。
“科技让乡村生活更安全、更便捷。”三汊村村民张大姐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服务升级:
创造品质生活新体验
傍晚,三汊村文化广场上乐曲悠扬。20多位村民正在新建的舞台上排练节目,几位老人围坐在石桌旁下棋聊天,孩子们在健身区嬉戏玩耍。这个集文化、休闲、健身于一体的乡村“会客厅”,日均“接待”村民超200人次。
湾潭乡持续完善“十分钟生活圈”:3个幸福食堂解决独居老人吃饭难题,全域充电桩支持绿色出行,4个标准化农贸市场保障菜篮子品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养老综合体项目正在审批立项,建成后将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一站式服务。
“每天至少安排5台挖掘机、6辆运输车,并组织10余名劳动力投入作业,争取在本周内把道路两旁以及沟渠内的杂物清理得干干净净。”伴随着机械的阵阵轰鸣声,湾潭乡“清洁家园”行动进一步推进,以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要突破口,构建并完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全方位提升全乡的人居环境质量。
从差异化布局的特色产业到智慧化改造的基础设施,再到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体系,这一系列举措不仅重塑了乡村面貌,更为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