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全媒体记者闵丽萍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1722
(全媒体记者闵丽萍)
近日,汉川市一家制造企业内,财务负责人王女士在“税务驿站”自助办完退税后由衷感慨:“过去来回奔波,现在家门口几分钟搞定,资金到账快,解了燃眉之急。”这份便捷,正是孝感市优化营商环境、直击痛点疏解堵点的生动注脚。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孝感市锚定“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目标,打出一套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让“办事便捷、服务贴心、发展有力”成为城市鲜明标签。
政务服务:
从“跑腿”到“跑数”,效率提升看得见
“跨省办医师执业变更,第二天就收到审批结果!”迁往武汉的王医生赞叹道。这得益于孝感市政数局创新的“云点单”服务:群众线上点单、快递上门跑单、部门限时接单、中心全程催单、群众反馈评单。平台上线两天访问量破千,14笔业务实现1日内办结。
除了跨省业务的便捷,本地企业开办也迎来加速度。在孝南区,“拿地即开工”成为现实。一新材料企业负责人手持5本证件激动地说:“1个工作日办完所有证件,过去想都不敢想!”该区推行工业用地“五证同发”,打通6个省市审批平台,环节压缩80%,材料从34份减至9份,同时配备“帮办秘书”全程服务,让企业轻装上阵。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多头审批”到“一窗通办”,孝感市政务服务的蝶变,不仅大幅缩短了办事时间、降低了办事成本,更以流程的精简、服务的升级,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高效、便捷、暖心”的政务新体验,为营商环境打下了坚实的效率基石。
精准纾困:
聚焦企业所急,靶向发力解难题
政务服务的高效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而针对企业经营中的具体困境,孝感市的精准帮扶同样给力。
“黄滩酱油成了省非遗,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700万元!”应城市恒茂食品负责人看着报表感慨。面对产品销路受限,应城市发改局量身定制方案:借力央视提升声量,非遗短视频获奖;开展抖音直播单场最高5000人次观看;小红书发布种草笔记120余篇,产品畅销20余省市。
融资难是不少企业的“成长烦恼”,这一问题在孝感也迎来破解之道。“无固定资产抵押,凭信用就批了50万元!”湖北瑞佳丰商贸负责人感激道。孝感市融资担保公司推出的“孝担供应贷”,已为138家企业提供融资担保7894.95万元,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项目推进中的阻碍同样被快速扫清。在喜马拉雅增材制造项目面临交付延迟时,市招商局协调压缩工期,建立“企业秘书”机制。项目负责人称赞:“全程有人帮协调,这样的贴身服务太赞了!”
机制创新:
从解困到赋能,长效保障促发展
从解决具体问题到构建长效机制,孝感市不断将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一场早餐会,解决困扰企业10年的产权证问题。”湖北汉光科技负责人手持新证激动不已。在一场“政企早餐会”上,企业提出土地抵押难题后,市资建局连夜启动绿色通道,彻底解决10年顽疾。
该机制自2023年5月建立以来,已举办62场,服务企业210家,解决问题308个。其特色在于“高频次、小切口、闭环化”:每月设产业主题,采用“1天交办+1周反馈”,针对复杂问题创新“证缴分离”等举措,让企业诉求有回应、快解决。
监管方式的创新也让企业倍感温暖。孝感市生态环境局推行“1+1+X”监管机制,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一食品公司负责人表示:“同步收到修复告知书和合规建议书,相当于拿到‘康复药方’。”该机制实现“惩戒+修复+指导”全链条闭环,既守住监管底线,又为企业发展指路。
智力赋能同样不可或缺。市委统战部构建“企业点单+知联会派单+专家接单”服务链。湖北龙腾电子科技通过该机制,由高校专家攻克技术瓶颈,创造经济效益超6000万元。12名科技特派员持续为企业创新提供智力引擎,让创新驱动发展落到实处。
从“云点单”的便捷到“五证同发”的极速,从“早餐会”破10年难题到“多书同达”的监管智慧——孝感以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标尺,将服务精度转化为发展温度,用实干担当持续书写优化营商环境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