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通讯员刘佳文 刘天成 武艺超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2391
通讯员刘佳文刘天成武艺超
9月5日,在嘉施利(应城)化肥有限公司复合肥生产车间,吴作鹏正专注地操作设备、监控投料,流水线上一袋袋优质复合肥接连下线。
为方便照顾家庭,今年大学毕业的吴作鹏决定回老家应城就业,参加了几次招聘会,却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
转机出现在7月,在人社部门的帮助下,他在“微孝就业”小程序注册账号并投递简历,不到10天就顺利入职。“收入不错,工作环境也好,在家门口上班很舒心。”说起新工作,吴作鹏非常满意。
吴作鹏的顺利就业,是应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进“稳就业、保民生”工作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该市以党建为引领,通过精准服务,打造多元招聘模式、深入企业解难题、优化智慧平台服务,全力推进“家门口”就业促进行动。截至目前,该市城镇新增就业10157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微孝就业”指尖可达,织密“15分钟就业服务圈”
“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是应城市人社局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的核心思路。该市大力推广“微孝就业”小程序和“就在孝感”智慧就业平台,将就业服务从“线下”延伸到“指尖”,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就业服务网”。
吴作鹏的快速入职,得益于这张“网”。今年来,该市人社部门通过基层站点采集6.79万名返乡人员信息,将摸排出的3500余名有留乡就业意向人员信息录入智慧就业服务信息系统。
同时,依托平台全面访企拓岗,累计收集212家企业3000余个用工需求。借助数据处理和AI算法,平台自动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向求职者定向推送“家门口”岗位信息,促成1600余人次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截至目前,“微孝就业”平台入驻“四上”企业302家,累计开展各项就业服务23万余次,日均进行岗位信息推送、就业政策宣传等服务超2000余次。
线上服务高效便捷,线下服务也在持续完善。为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应城市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5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全年服务超5000人次。全市配备293名人社专员,动态摸排劳动力信息和用工需求,各村发放“微孝就业”小程序二维码2000余张,积极引导居民实名注册,真正把就业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从“直播探厂”到“夜市送岗”,拓宽供需对接新路径
面对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如何让岗位信息更快、更准、更生动地触达求职者?应城市探索出一系列灵活高效的招聘新方式。
今年年初,一场“直播带岗企业行”活动吸引数万网友关注。直播间首次搬进应城市新都化工塑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企业代表变身“带岗主播”,带领镜头前的求职者“沉浸式”参观工作环境。
“我们想通过镜头打破大家对‘工厂’的刻板印象,让求职者直观感受智能化车间的工作环境。”企业生产负责人薛斌说。
直播间同步开启“评论区问答”,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实时解答倒班、餐补、晋升通道等问题。3场直播带岗企业行,提供岗位309个,吸引7.78万人次观看,互动咨询2200余条,岗位“小黄车”收到求职者意向简历投递173人次,效果不输传统招聘。
线上热闹,线下同样人气十足。6月17日清晨,长江埠街道早集比往常多了几分热闹。除了瓜果蔬菜摊位,当地企业也摆上了一个个“招聘摊位”,筛选后的岗位信息和政策指南成了乡亲们争抢的“香饽饽”。
“离家近、待遇合适,还可以兼顾家庭!”返乡求职的张敏霞当场与湖北永泰波纹管有限公司签订了用工意向书。
夜幕降临,就业服务不停歇。8月29日,应城市人社部门把招聘会搬进该市中央广场“夜市”,组织参会企业22家,提供就业岗位718个,达成就业意向441人,其中线下174人、线上收到投递简历267人。求职者纳凉、购物时就能获取就业信息,工作人员化身“政策讲解员”,耐心向前来咨询的市民讲解社保补贴、技能培训等政策。
从“直播探厂”到“早集夜市”,从“车间带岗”到“云端推送”,该市人社局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招聘体系。今年上半年,该市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47场,服务求职者超10万人次,达成意向性用工4514人次,实现供需两端精准高效对接。
强政策优服务,精准稳岗促就业
今年以来,应城市积极落实稳岗援企政策,鼓励本地各大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多措并举稳岗扩岗。回盛生物今年计划招聘新员工130余人,招聘人数同比增长30%;云图控股开放操作工、维修工、仪表工、储备干部等8类岗位,在每年招聘150人的基础上,额外提供100余个岗位……这些变化,正是应城市挖潜岗位、加大惠企支持、强化招工保障的成果。
“今年我们向10家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按每人1000元标准,共发放5.1万元。”应城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介绍。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企业降本减负注入“强心剂”。截至目前,已发放企业社会保险补贴501.63万元,惠及企业580人次;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2万元,鼓励企业创造更多岗位。
创业扶持精准发力,成为带动就业的“新引擎”。该市重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优化创业环境、加大金融支持。今年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20笔,总金额达4.17亿元,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创业者提供启动资金与流动性支持。
公共服务精准下沉,为重点群体铺设“就业快车道”。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787人,发放岗位补贴782.12万元、社保补贴57.21万元,切实守住民生底线。
就业是民生之本。应城市人社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政策供给,强化精准帮扶,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