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孝感日报

贴心服务暖群众心田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 02版 :时政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全媒体记者郑玉欢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2339 ■全媒体记者郑玉欢
“本以为还要再做一次检查,没想到前一家医院的检查结果这边也认可,不仅节约了往返时间,还节省了一笔费用。”近日,抱着孩子在孝感市一医院儿科就诊的杨女士开心地说。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检查检验重复做”问题,我市通过构建检验结果互认体系、深化医共体建设两大举措,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卫健、医保、民政等部门聚焦改革创新和社会关切,将解决群众就医、就业等堵点、难点问题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把贴心的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
“政策找人”医疗救助解民忧
“真是帮了我家的大忙,又让我们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近日,收到救助金的杨某月家庭感激不已。
安陆某地居民杨某月身患重疾,长期的治疗让家庭经济陷入困境,高额的医疗费用如同巨石般压得全家喘不过气。
了解到杨某月的情况后,安陆市医保局迅速启动救助程序,为其落实了救助金65745.14元。这笔救助金如同一场及时雨,让杨某月能够继续安心治疗,也为她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今年以来,安陆市医保局依托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创新推行“政策找人”医疗救助行动,借助医共体的数据共享与精准筛查机制,主动出击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确保医疗救助政策精准落地,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数据显示,1-6月,该局共救助特困对象2人,发放救助金6570.68元;救助低保对象111人(含杨某月),累计金额达958804.38元;三类人员18人获救助金133868.43元;因病致贫78人,救助金额1445755.27元。
不仅如此,该局还反向推动行政工作补短板、堵漏洞,实现“解决一人、惠及一片”的治理效能。
今年4月,乳腺肿瘤患者陈女士反映,因医保系统升级,其用药遭预警拦截无法报销。接到线索后,该局迅速核查,确认陈女士为恶性肿瘤门诊特慢病待遇享受者。经协调,医院当天即为陈女士办妥了报销手续,并承诺对此类情况今后统一比照执行。
医保系统拦截,导致救命药无法报销的情况绝非孤例。该局以点及面,积极向上请示,找准政策依据,最终将“恶性肿瘤特殊疾病并发症治疗的门诊费用”纳入报销范围,从源头上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医务人员下沉乡镇
群众家门口享受县级医疗服务
“县医院的专家在镇卫生院坐诊,再也不用往县城跑。”6月19日,经过14天的住院治疗,大悟县四姑镇羊角村62岁的脑梗塞患者雷祖善顺利出院。
四姑镇距离大悟县城近50公里,常年在家的大多是老人,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高发。以前,村民不放心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纷纷去县城看病,费时不说,开销也大。
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技术薄弱、群众“小病跑县城”问题,大悟县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创新“双向带教”机制,组建23支“专家下沉服务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青苗计划”,选派基层医务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重点提升常见病诊疗、急诊急救等技能。
如今,四姑镇卫生院高峰时月住院病人有150多人,基本实现了“小病在乡镇、大病到县城、康复回乡镇”的诊疗闭环。
改变,不仅发生在大悟四姑镇卫生院。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我市卫健系统党员干部聚焦群众看病难题,全面推进“1+11+N”的市县乡三级会诊转诊服务体系建设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扩面提质。目前,11个紧密型医共体已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8家,实现基层医疗全覆盖。
同时,制定人员下沉工作机制,通过开展诊疗、教学和培训等方式,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派驻(下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9人,帮扶乡镇111个,实现县域医共体下沉医务人员帮扶乡镇卫生院全覆盖。
“小工坊”大民生
托起困难群体“就业梦”
7月,走进云梦指点青春美容美甲有限公司“美丽工坊”,现场一片静谧,唯有指尖与工具轻触的细微声响。19岁的刘欣雨正忙着穿戴甲质检、打版工作。
去年12月,在云梦县残联组织下,刘欣雨前往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实地学习一个月。凭借对手工的热爱,她快速掌握技能,如今开心地从事着自己喜爱的工作。
“这里工作双休、环境好、时间灵活,不耽误照顾家庭,十分适合我。”37岁的宝妈张艳平是这里的“能手”,每天能制作20余副穿戴甲。谈起家门口的这份工作,她十分满意。
“美丽工坊”以穿戴甲制作为核心,兼营其他文创产品。员工18人中,残疾女性和宝妈各占一半。
自2025年1月该公司成立试运营以来,这里已然成为当地残疾女性和宝妈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梦想港湾”。
穿戴甲,作为可随时佩戴拆卸的美甲,因便捷时尚备受消费者喜爱,其销售范围广泛。
云梦县残联瞄准“小切口”,聚焦穿戴甲制作这一操作简便、市场广阔、适合居家或灵活场所的“指尖经济”产业,联合县人社局、县妇联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技能培训+订单保障+灵活就业”的帮扶路径。
截至目前,共培训残疾女性和宝妈70余人,吸纳9名残疾女性和9名宝妈实现家门口就业,熟练工日收入可达百余元。
“我们加强与东海县残联对接,推进穿戴甲‘产销一条龙’运营,目前已接到订单10000副,主要销往吉林、江苏、浙江等地。”云梦县残联理事长柳玉兰介绍,“美丽工坊”正与湖北工程学院美术学院合作,开发融入本地文化元素的创意产品,提升附加值,助力更多就业困难群体在“指尖经济”中实现就业创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