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孝感日报

曾令鹏:从缝纫工到企业家的逆袭之路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 02版 :时政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通讯员黄灿 周星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901 通讯员黄灿周星
曾令鹏出生在汉川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小时候,他常跟着母亲去镇上的裁缝店修补衣服,看着一块块布料在缝纫机上变成成衣,他渐渐对服装制作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一兴趣的萌发,也为他之后的创业之路写下了深深的注脚。
辛劳创业,迎难而上
2005年,18岁的曾令鹏进入当地一家服装厂当学徒。刚开始,他连缝纫机都踩不稳,手指经常被针扎出血泡。但他咬牙坚持,每天最早到车间,最晚离开。师傅见他勤奋,便多教他一些技术。短短两年,他从一个生手成长为能独立完成整套工序的熟练工,并被提拔为小组长。
随着技艺的不断提升和对行业的越发了解,自己创业的念头日甚一日。
说干就干!2012年,曾令鹏毅然决然拿出全部积蓄5万元,又向亲戚借了3万元,租下一间200平方米的旧厂房,买了8台二手缝纫机,招了5名工人,成立了鹏瑞服饰。
起初,公司只能接一些本地小订单,利润微薄。为了省钱,他既当老板又当工人,白天跑市场拉客户,晚上回厂里和工人一起赶货。有一次,为了赶一批急单,他连续3天没回家,困了就在裁床板上眯一会儿。
抢抓机遇,开启新篇
2015年,一家武汉的外贸公司到汉川寻找代工厂,看了几家后,对鹏瑞服饰的做工很满意,但要求15天内完成3000件棉服。曾令鹏知道,这是公司发展的难得机会,便一口答应下来。
那半个月,他几乎住在车间,亲自盯每一道工序。工人们也被他的拼劲感染,主动加班。最终,他们提前一天交货,客户非常满意,从此成为长期合作伙伴。这笔订单让鹏瑞服饰在业内有了口碑,订单量逐渐增加。
2023年,鹏瑞服饰已有50多名员工,年产值突破千万元。但老厂房空间狭小,设备老化,制约了发展。曾令鹏考察了多个产业园,最终被华中羽绒服装智慧产业园的现代化设施和产业集群优势吸引。
“计划引进自动化裁剪设备,打造自主品牌,让鹏瑞服饰走向更大的市场。”2024年初,鹏瑞服饰正式入驻华中羽绒服装智慧产业园。宽敞明亮的厂房、智能化生产线、完善的物流配套,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