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孝感日报

爱心守护“夕阳红”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 03版 :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全媒体记者王德强 通讯员李璐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1932 ■全媒体记者王德强通讯员李璐
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位医生:她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通讯录里存着200多位老年患者的电话;她的白大褂口袋里总是装着润喉糖,因为每天要给老人们唱歌;她的办公室抽屉里备着老花镜、放大镜,方便老年患者看检查单……她就是医院慢性疾病科与安宁疗护中心副主任刘彩霞。
“刘医生比亲闺女还亲!”这是病房里老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从医20余年来,刘彩霞用专业和爱心,为老年患者撑起生命健康的“保护伞”,成为孝感市老年医疗领域的一面旗帜。她先后荣获“孝感市道德模范”“最美孝南人”等荣誉称号。
“老年人的健康经不起等待”
一个寒冬的傍晚,正在乡下探望父母的刘彩霞接到科室电话:80多岁的何爷爷突发高烧,咳嗽得喘不过气。她的心一下子揪紧了。挂断电话,她匆匆披上大衣,驱车赶回医院。
车轮碾过结霜的乡道,赶到医院时已是晚上九点多,她径直推开病房门,俯身到何爷爷床前。听诊器贴紧老人起伏的胸膛,体温计映着暖黄的灯光,确认只是感冒后,她仍不肯松懈,轻声叮嘱护士:“夜里多量两次体温,退烧药间隔4小时再服一次……”直到老人呼吸渐稳,她才掩上门离去。
翌日破晓,刘彩霞又一次站在何爷爷床前,指尖轻轻拂过老人退烧后舒展的眉头,这才露出放心的笑容。
这样的守候,于她而言早已是寻常。
90多岁的祝爷爷那天突然头晕目眩,儿女们慌作一团。刘彩霞半蹲在老人跟前,把药盒上的字一个个指给他看:“这个白色药片早饭前吃,蓝色的饭后嚼碎……”老人的手颤巍巍地捏着药片,她就一遍遍重复,眼里没有半分急躁,只有春水般的耐心。“人老了就像孩子,得多哄着点儿。”她常说。
她清楚地记得每位老人的用药时间、过敏史、生活习惯。“李爷爷降压药需饭前半小时服用”“王阿姨对青霉素过敏”……这些细节她都能脱口而出。
“治病更要医心”
在刘彩霞看来,治病不仅要医身,更要医心。
79岁的周爷爷曾是社区里的“二胡达人”,十年琴音陪伴他度过无数充实时光。然而,癌症晚期的诊断如同阴霾,让他被迫放下心爱的乐器,眼中的光芒逐渐黯淡。
一天上午,刘彩霞查房时,敏锐地察觉到老人精神萎靡不振。她亲切地与老人拉起家常,询问老人的爱好。老人长叹一声,无奈地说:“我都这把年纪这个状况了,有爱好又能怎样呢?”在刘彩霞的鼓励下,老人终于敞开心扉,说出了深藏心底的心愿,“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拉几曲给大家听。”
刘彩霞立刻行动:联系家属送来二胡、筹备小型音乐会、布置简易演出场地。第二天下午,护士站旁的走道化作临时舞台,周爷爷坐在椅子上,拿着那把陪伴他近十年的二胡感慨良多。当吱呀的琴弦在调试中渐入佳境,周爷爷枯瘦的指尖终于再次触碰那承载着岁月记忆的琴弦——这是重拾热爱的开始,也是生命尊严的延续。在悠远的曲调中,周爷爷仿佛忘却了病痛的折磨,灿烂的笑容重新爬上了他的脸庞。
在安宁疗护病房,刘彩霞的歌声是特殊的“处方药”,老人们总盼着她来唱上几句。有一次,她为一位卧床老人检查完身体后,轻轻哼唱起《南泥湾》,还故意“忘词”,引导老人接唱。当老人颤动着嘴唇跟着哼唱时,眼中闪烁的光芒让她倍感欣慰。《我的祖国》《天路》……这些老歌总能唤起老人们的记忆,老人们常常说:“刘医生不仅治好了我的病,更让我觉得活着有盼头。”
一把二胡、几曲小调,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完美展现了刘彩霞的“双重身份”:她不仅是治疗疾病的医者,更是患者精神世界的忠实倾听者与光明点亮者。
“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
在安宁疗护工作中,她带领团队为终末期患者提供个性化照护,帮助他们完成未了心愿,让最后的时光少些痛苦,多些温暖。
“我多想再看看这蓝蓝的天、绿绿的树啊,可时间到了,我该走了。”75岁的陈爷爷仰头凝望湛蓝的天空,浑浊的眸子里盛满眷恋。这位被胃癌晚期折磨的老人,等待生命的最后时刻。
尽管医院花园景色宜人,但长期卧床的陈爷爷却几乎没有机会亲眼目睹,更别说漫步其中,这成了他心中深深的遗憾。
刘彩霞得知后,主动联系家属带陈爷爷逛花园赏美景。老人眼中含泪说:“我心中再无遗憾了。”
刘彩霞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正是这平凡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医者仁心的力量,也让我们相信: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总有一些人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生命的尊严。这,或许就是大爱最美的模样。
“刘医生,再唱首《茉莉花》吧!”阳光洒满病房,当熟悉的旋律响起,老人们打着拍子轻声跟唱,恰似这人间最美的“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