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全媒体记者董晓芳 刘艳 特约记者李梦婷 通讯员卢慧贤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1356
全媒体记者董晓芳刘艳特约记者李梦婷通讯员卢慧贤
生产线上机械设备高效运转,中控室数字管控一目了然……在应城市,一场传统制造业的绿色进化正在上演。截至目前,该市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9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1家。
什么是“绿色工厂”?工业和信息化部定义为: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
“绿色工厂”藏着怎样的“绿色密码”?曾经高耗能的传统制造如何“变身”绿色“智”造?近日,记者走进应城市多家“绿色工厂”,实地探访应城企业的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之路。开发新产品,塑造“绿”基因
湖北星火(应城)化工有限公司甲基磺酸车间门口,工人正打包产品准备发货。30千克、250千克、1吨三种不同规格的甲基磺酸类产品被装在封闭的容器内,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2019年11月,星火公司搬迁落户至长江埠,主要生产甲基磺酰氯、甲基磺酸、盐酸、水处理产品等,广泛应用于电子、医药、工业催化和工业清洗等行业和领域。
星火“绿”在何处?“我们实现升级迭代,从原来的氟硼酸产品转向生产更为环保的甲基磺酸类产品,特别是甲基磺酰氯和甲基磺酸。目前生产规模和产能在国内数一数二。”公司销售经理刘圣伟介绍。
核心产品甲基磺酸是目前电子工业线路板、插接件、半导体芯片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细化学品。“手机面板的清洗都需要用到我们的产品,产品远销欧盟、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刘圣伟自豪地说。
在现有工艺基础上,公司通过科技创新把产品纯度由99%提升到99.5%以上,为部分有特殊要求的企业提供“高端定制”。公司还“点废成金”,消化副产物盐酸,深加工成净水剂。
在甲基磺酰氯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竖立着一个个“顶天立地”的氯化釜。刘圣伟说:“所有的生产过程从投料到出成品都是全自动化工艺控制。”
项目建设过程中,公司在生产装备、治污设施、监测监控上下足功夫,做到废气、废水“零外排”。
下转2版
记者手记
以“绿”赋能促高质量发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对于工业企业,如何向绿色低碳发展迈进,是关乎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新型工业化,无疑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在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绿色工厂”作为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实施主体,地位作用日益凸显。
为提升产业发展“含绿量”,应城市锚定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深入推进工业企业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积极开展“绿色工厂”创建工作。加大投入、技术攻关,推广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加速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一系列举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应城“绿色工厂”建设虽已起步,但挑战犹存。诸如技术创新瓶颈、资金投入压力、观念转变认识等。即便已获评“绿色工厂”的企业,倘若出现不符合绿色制造标准的行为,也将随时除名。
绿色制造既是“进行时”也是“将来时”,企业应当持续对标“绿色工厂”标准提升自我,不断促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铸就坚实的绿色根基。
(董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