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全媒体记者焦志新 特约记者尹青 通讯员周梦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2453 "汉江明珠"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通讯员刘家摄 西湖苑小区为群众解忧纾困。 城隍镇村干部化身"民情侦探" 刘家隔镇"阅读妈妈"志愿服务队。 垌塚镇党员干部全力抗旱取水。 福星社区暑假爱心托管班。 ■全媒体记者焦志新特约记者尹青通讯员周梦“以前补张社保卡得往市区跑大半天,现在服务点就设在村口,几分钟就办好了!”日前,69岁的汉川市刘家隔镇大兴村村民张大爷指尖捏着崭新的社保卡,对蹲在小马扎上整理资料的工作人员连声道谢。这张“家门口”办好的卡片,正是汉川市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生动注脚。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汉川市锚定民生呼应、民生服务关键领域,推动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听民声、办实事、解民忧,让“为民服务”从纸面承诺变成了可触可感的生活温度。开门纳谏让群众成为“出卷人”“晚上家里水管突然破了,打社区电话居然秒接!不到半小时维修师傅就上门了。”仙女山街道福星社区的王大妈提起“全时通”服务,嗓门都亮了几分。在她手机通讯录里,带着“社区网格员”备注的号码随时“在线”——这是社区开展开门教育后推出的创新举措,工作人员24小时开机待命,确保群众诉求“秒响应”。今年以来,福星社区17名工作人员带着民情记录本,敲开了3600户居民的家门,60%的覆盖率让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浮出水面。针对多元需求,社区拉起了10支专业服务队:“和事佬”调解队用乡音化解邻里矛盾,178名居民在拉家常中解了心结;壹基金工作站围绕儿童关怀,48场绘本课、趣味运动会让200多个孩子的暑期笑声不断;“志愿汇”平台上,46个困难家庭的“微心愿”被一一点亮。“香樟树下凉丝丝,议事说事暖心窝。”西湖苑小区的张大叔常搬个小板凳去小区的“香樟树下议事会”。在这里,居民你一言我一语,37条修改意见被认真记在红皮本上,最终社区争取到430余万元项目资金,居民还自发筹资12.6万元,推动小区环境改造升级。在城隍镇,镇村干部化身“民情侦探”,带着《民意收集清单》钻进企业车间、学校教室、田间地头。暑期防溺水是群众最揪心的事,镇里水域广、汉江沿线长,15个“防溺水哨棚”很快立了起来,值守的党员戴着红袖章全天候巡查值守,哨棚里的应急竹竿、救生衣成了家长们的“定心丸”。“学校门口道路低洼易积水,食堂没空调,孩子夏天吃饭满头汗。”听到学校校长们的念叨,城隍镇财政紧急调出80万元,趁着暑期“抢工期”:给中小学校更换教学设施,为食堂装上空调,还把学生常走的积水道路整治垫平了,令校园师生欣喜不已。企业主们反映的“扩产用地卡脖子”问题,也被摆上了镇党委会议桌。干部们带着规划图一次次实地丈量,硬是从零散地块里整合出400亩土地,还请来专家规划童车产业园。“以前愁没地扩厂,现在政府连产业链都帮我们想到了!”城隍镇乐星创泰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暖心服务“急难愁盼”变“满意答卷”“这一片莲藕地种了有四五年了,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成片枯死。”这些日子,马鞍乡双山村的荷塘里,大片大片的荷叶枯萎了,把村党总支书记熊国栋急坏了。正当其一筹莫展时,手机里的一条短视频,让他茅塞顿开。视频里,汉川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拿着病叶讲解:“太空莲得腐败病,解决办法关键在轮作……”熊国栋当即拨通专家电话,农技专家不仅细细支招,还组织团队奔赴现场开展轮作指导。通过新媒体为农作物“寻医问诊”,是今年该中心推出的新办法。“我们通过短视频来发布一些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的技巧,可以更好帮助农户了解最新防治手段。”汉川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作站负责人杜殿文介绍,中心农技员还化身“主播”,每周定期在直播间为农民答疑问诊。“这手机点来点去,真是不知道咋操作!”拿着手机操作养老保险认证的陈奶奶焦急地说。麻河镇7344名需养老保险认证的老人里,2200多位像陈奶奶这样犯了难——要么没智能手机,要么对着屏幕分不清“确认”键在哪。镇党委摸透症结后,“1名党员+1名志愿者”的服务专班逐户叩响老人家门:帮老人核对身份信息,教老人配合人脸核验,给独居的老人留下联系卡片……用“多跑腿”的主动,换来了老人“零跑路”的便捷。一周时间,全镇认证进度从“卡壳”跃升至85%,不少老人们摸着手机里的电子凭证,拉着干部的手说:“这上门服务太贴心了,你们比自家娃想得还周到!”动真碰硬让民生答卷“可感可及”“以前晚上收摊回家,摸黑走庆九桥那段路总发怵,现在路灯亮起来了,心里很踏实!”刘家隔镇区餐馆老板孙先生指着路边崭新的太阳能路灯,语气里满是欣喜。为解决群众反映的照明问题,刘家隔镇投入60万元,一口气装了110盏光伏路灯,引来不少村民点赞。民生难题敢“啃硬”,基础设施敢“投重”。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分时段供水”问题,该镇砸下211.3万元启动应急水源工程:在金鼓城自来水厂钻3口深水井、更换老旧管网、加装智能水表……工程竣工后,全镇将实现24小时稳定供水。“以前反映问题怕石沉大海,现在很快就有回信。”在新堰镇,一本“群众诉求台账”记满了民生小事,却连着大民生。该镇通过建立“收集—分类—办理—反馈—回访”的闭环机制,让邻里纠纷、道路坑洼、灌溉难题等52件“微小事”的解决有了“加速度”,让群众感受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实在温暖。聚焦群众关切的危桥改造、农渠灌溉、饮水安全等热点问题,该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多发筹措资金,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六合村危桥改造项目;新修道路6公里,在311省道、谢吕路等道路沿线植树3万余棵;投入30多万元对一号渠、二号渠等20余公里河渠进行清淤整治;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成功解决全镇37000名居民用水需求……哪里是民生堵点痛点,哪里就是为群众服务的发力点。汉川市聚焦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引导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效检验初心,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锤炼作风,让学习教育成果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