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靶向监督破解不动产“办证难”
日期:08-15
作者:
全媒体记者刘艳 特约记者李梦婷 通讯员吴凡 胡鑫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82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刘艳特约记者李梦婷通讯员吴凡胡鑫近日,在应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奥林花园小区业主王女士手捧崭新的“大红本”,难掩喜悦。这一幕,正是该市纪委监委推动解决群众不动产“登记难”问题的生动缩影。截至今年7月底,该市已有效解决168个小区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惠及群众1.78万户。
“小房本”连着“大民生”。因历史遗留问题,部分居民买房后长期拿不到不动产权证书,影响落户、入学、融资等需求,群众反映强烈。应城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职责,将解决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列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联合相关部门“对症下药”,通过靶向监督全程跟进,推动问题妥善解决。
为盘清家底、明确底数,应城市纪委监委整合该市自规局、住建局等多部门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对全市自1983年以来开发的房地产项目进行全面摸排。排查出全市涉及不动产登记的小区(项目)340余个,“登记难”问题房屋近3万套,梳理出权源凭证缺失、规划与实际不符、非住宅用地违规建商住楼、房地权利主体不一致等问题共六大类,分类建立工作台账,确定不动产“登记难”项目170个,有的放矢开展化解工作。
应城市纪委监委还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类处置”工作机制。将解决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的具体任务分解到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属地乡镇(街道)等责任主体,并督促各责任单位按照目标要求和时间节点,扎实推进问题化解工作。专班按照“一楼一策”“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思路,系统推进疑难小区产权登记工作。
在化解存量问题的同时,该市纪委监委注重源头治理,督促相关部门健全监管机制,防止新增“办证难”问题。推动自然资源部门完善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预售资金监管,确保项目合规建设;督促住建部门严格竣工验收标准,杜绝“带病”交付;同时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深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建设,推行“一窗受理”“交房即交证”等便民举措,让群众少跑腿、快拿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