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丁涛 王晶晶 通讯员 王茜 徐琦
米公祠景区里,游客欣赏国风文化精髓,观看表演,感受古色古香的风雅。
漫步建设路21号创意产业园、“建设汉江”文化创意园,这里新场景与旧元素巧妙融合,游客不仅可以感受老樊城的工业气息,还能体验多元化夜生活。
襄阳国际商贸城内,琳琅满目的商品满足市民购物需求,更有雷霆赛车等项目带来极速体验。
国庆中秋假期即将到来,樊城区将以“国潮音乐嘉年华”为平台,打造“流行音乐+艺术空间+襄阳文创+美食”多元的消费场景。
……
从吃住行到游购娱,樊城区通过文化、商业、旅游深度融合,联动景区与商业体,持续升级消费新场景,成功构建“观演—消费—旅游”闭环,推动区域从“流量入口”向“产业高地”迈进。
顶层规划引领
擘画“两带一区”新格局
作为襄阳传统商贸中心与历史文化重镇,樊城区立足“千年樊城、文脉悠长”的资源禀赋,以顶层设计为引领,系统编制《樊城区全域旅游规划》,构建以“滨江风光带、乡村生态旅游带、商贸休闲旅游区”为核心的“两带一区”文旅发展格局,推动文旅产业从单一景点向全域融合转型。
滨江风光带以汉水文化为脉络,串联长寿岛、月亮湾湿地公园、米公祠、会馆古建筑群、码头遗址及陈老巷历史街区,深入挖掘米芾文化、商埠文化与街巷文化,打造“景城相融、水陆相连”的人文景观轴。通过“江游战略”驱动,再现老樊城的历史记忆,形成文化展示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高品质滨水空间。
乡村生态旅游带依托“一线穿明珠,九水润樊城”的规划思路,以一号公路为纽带,整合9座水库、汉江风光、千年银杏、太平店老街及新集水利风景区等资源,培育花园村、张湖村等特色乡村,发展露营、研学、康养等新业态,推动“一村一品”产业升级,构建城乡互动的生态旅游网络。
商贸休闲旅游区则以文商旅融合为核心,通过园区升级、街区改造与夜市提档,探索“文旅引流、商业转化”的新模式。重点建设汉江创意园、风华路夜市、银河文创园等载体,植入艺术展演、创意市集、音乐创作等业态,推动传统商圈向“体验式消费”转型,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深耕文化底蕴
培育品牌IP与消费新场景
“樊城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文化赋能旅游,以活动激活市场,通过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培育,全面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樊城区副区长肖天艳介绍。
政策支持上,樊城区积极落实惠企政策,为受疫情影响的旅行社发放房租补贴,争取文旅品牌创建奖励资金130万元,支持四星级酒店及4A级旅行社发展。同时,通过“知音湖北 欢喜过大年”等惠民活动,投放文旅惠民券,直接带动景区综合消费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中,全区以“政企共建”模式打造城市书房,推动基层文化站提档升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建成智慧体育公园、智能步道等设施55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94平方米,为文旅活动提供硬件支撑。
“我们不断培育品牌IP,通过‘红色文艺轻骑兵’‘四季村晚’等系列活动,活化非遗传承,提升文化影响力,积极参与中国(武汉)文旅博览会、深圳文博会等展会,推广特色线路与文创产品,增强樊城文旅品牌知名度。”区文旅局局长刘华玲介绍。
“大型活动是引爆文旅消费的关键引擎,作为主城区,在这方面一直存在短板,为此我们下大力气推进。今年5月,我们签约‘国潮音乐嘉年华’文商旅项目,举全区之力为项目搭台,今年国庆期间,这里将呈现一场盛宴。”肖天艳说,10月8日,“国潮音乐嘉年华”将以薛之谦、陈楚生等艺人阵容,带来“流行音乐+艺术空间+襄阳文创+美食”的多元消费场景,构建起“观演、消费、旅游”闭环。
商贸深度融合
打造文商旅三轮驱动
作为社零总额连续十多年全市第一的商贸大区,樊城区以“文旅+商业”深度融合为核心,推动消费场景拓展、商圈升级与新业态培育,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线上线下消费生态协同发展。樊城区汇聚全市70%以上电商企业,直播电商成为新引擎,“嗨?樊城”直播大赛带动年货销售,本土品牌线上销售占比超40%。线下打造“嗨·樊城”消费IP,年均开展促消费活动超百场,通过消费券发放,联动全区商贸协同发力。“一街一特色”街区年营业额达20亿元,夜间经济设置28处疏导点,汉江创业园获评省级夜经济集聚区,形成全天候消费链条。
新业态激活新动能。被誉为“甜点顶流”的好利来、“潮玩茅台”泡泡玛特,以及“网红奶茶鼻祖”茶颜悦色纷纷落户……首店经济呈现井喷式增长,樊城区各大商圈如今已汇聚了百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其中80余家为首次进驻襄阳。这些品牌不仅涵盖了潮玩、智能科技等前沿领域,还在网红餐饮方面独树一帜。“这些离不开全区精心规划、创新服务、政策升级以及开放合作等举措,共同打造了樊城区商业全生命周期成长热土。”区商务局局长刘清平说,樊城区紧跟时代,坚持电商与产业深度融合,“互联网+农产品”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樊西直播电商产业园培育主播团队,以直播带货释放产业赋能效应。
新场景持续发力。作为老樊城商贸繁荣重要历史见证的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与更新改造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项目以“一条陈老巷,半部樊城史”为定位,整体规划。未来,这里将涵盖社区服务、文化演艺、非遗传承、老字号复兴等九大业态,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独特的文化体验和休闲购物地,成为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创意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街区。襄棉铁路专线空间整治项目,滨江商务带以工业记忆为原点打造独具工业特色的文化消费场景……樊城区正在加速构建多元化新场景,着力培育沉浸式、智能化等新型消费模式,让文旅商更好融合。
“未来,我区将围绕三大方向持续发力,深化文化赋能,打造特色IP,推动码头文化、会馆文化向旅游产品转化。夯实产业基础,引入演艺经济、低空经济、房车露营等新业态,延伸产业链。促进业态融合,培育消费新场景,通过大型活动激发市场活力。”樊城区主要负责人表示,樊城区正以文商旅融合为笔,绘就一幅“千年商埠焕新颜”的高质量发展画卷,为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