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襄阳日报

高质量服务激起项目建设热潮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07 襄州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 全媒体记者 乔森垚 张雪飞 摄

工作人员操作冷链设备。 全媒体记者 乔森垚 刘自航 摄

储能油浸式变压器组装生产现场。 全媒体记者 乔森垚 刘自航 摄

近日,记者走进襄州区,一幅千帆竞发、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画卷扑面而来。从精密智造车间到现代化冷链枢纽,再到绿色循环工厂,重大项目加速推进,轰鸣的机器声、穿梭的运输车辆、忙碌的建设者,共同奏响了襄州区聚焦项目建设、冲刺全年目标的奋进乐章。

浙江创格:

发动机缸体缸盖 精密加工制造项目即将投产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张雪飞 刘自航 通讯员李新星)9月26日,在襄州区朱庄物流园的浙江创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缸体缸盖精密加工制造项目现场,4.45万平方米的厂房内,施工人员正分组作业,认真调试设备。

“自项目签约以来,襄州区成立服务专班,主动靠前服务,为工程顺利推进保驾护航。”该公司负责人方利伟说。

在厂房租赁环节,朱庄物流园积极整合闲置厂房供该公司挑选。原厂房地面存在地坑问题,襄州国投公司第一时间进场维修。同时,区住建局、区行政审批局等部门加快各项审批手续办理,让企业施工没有后顾之忧。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公司第一批45台主机已经进场,2条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预计10月底正式投产。

襄阳康瑞达:

全力建设冷链物流综合枢纽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张雪飞 刘自航 通讯员黎峰)9月25日,在襄阳康瑞达冷链物流产业园内,满载着各类生鲜产品的重型卡车正有序进出。已投入运营的1号冷库中,数米高的货架上整齐码放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海鲜水产和农副产品,叉车司机正熟练地根据订单进行分拣、转运。

“得益于襄州区的高效服务,项目得以快速建成并发挥效益。”襄阳康瑞达冷链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从前期用地手续的帮办代办,到建设过程中一周内架好临时用电线路、4个月修通园区规划道路,甚至路面积水的细节问题都立即得到解决。

“今年,在襄州区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成功申请到了926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为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该公司负责人说,目前,产业园水产品及海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前期工作已启动,全面建成后,这里将成为覆盖鄂西北、辐射中部地区的大型多功能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枢纽。

“老厂”转型高端装备智能制造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张雪飞 刘自航 通讯员薛继东 孙学辉)9月25日,在位于襄州区肖湾街道的中车株洲所风能发电变流升压一体机组装项目生产现场,工人正加紧生产储能油浸式变压器各部位组件,待组装完成后发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该项目是襄州区为推动中车洛阳机车襄阳分公司(原襄阳内燃机厂)经营转型、引进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的先导项目,生产的风能发电变流升压一体机可用于城市智能电网建设、偏远地区独立微网建设、储能电站等项目,为实现绿色能源的高效并网提供了有力支持。

紧盯要素保障 靠前服务企业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张雪飞 刘自航 通讯员曾庆宇 蔡佩娟)近日,襄州区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来到位于朱庄物流园的东风延锋汽车座椅有限公司汽车座椅骨架及座椅总成项目现场,协调项目落地涉及的标准化厂房建设问题,并与企业负责人商讨解决方案。

据了解,该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拟建设年产100万套座椅生产线,为东风乘用车、岚图汽车、东风本田、东风日产等汽车厂家配套供货,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健全襄州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链。

在全面了解企业需求后,区重点项目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做好水、电等项目建设的要素保障,同时联合襄州国投公司,安排专人对接项目设计方案,配合做好二次消防改造及厂房升级工作,联合审批部门加快项目审批,助力项目快速落地建设。

项目落地,要素先行。记者了解到,今年初,区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对全区可用工业地块进行了深度摸排和精准画像,清晰掌握其交通条件、水电负荷、管网布局、地质条件等,拿出科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时序计划,确保项目一来就能找到“心仪的家”。

建立精细化的项目管理台账,动态收集、分类整理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全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形成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并安排专人对关键环节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

针对项目落地中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区重点项目服务中心联合多部门,通过会诊、现场办公等方式,逐步化解涉及招商引资项目合同纠纷、政策兑现、产权争议等遗留问题,为新项目轻装上阵扫清障碍。

同时,住建、自规、行政审批等职能部门系统梳理全链条审批事项,反复研讨绘制标准化流程图,明确申报材料、办理时限和责任主体,积极探索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模式,有效精简非必要审批材料,压缩重复审查流程,实现了项目落地流程再优化、时限再压缩。

项目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强引擎”,精准高效的服务保障是项目快速落地、顺利推进的关键支撑。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破解落地梗阻,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激发更大的发展活力,推动一个个优质项目在襄州区早日建成达效,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贴身服务”催生企业攻关新成果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张雪飞 刘自航 通讯员郭兵 计超轶)如何将救援设备快速运抵事故核心区,一直是轨道交通救援领域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近日,在襄州区科经局的精准扶持下,辖区企业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携手武汉大学研发出新一代智能救援救灾系统,成功攻克了这一难题,并获批50万元省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这是该区以服务促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又一成果。

“系统兼具强载重、强爬坡、灵活转向和越障能力,确保了救援设备、物资的精准高效投送。”该公司副总经理柴九功介绍,新研发系统的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复杂地形下的轨道交通应急救援效率。

企业的创新突破,离不开主管部门的“贴身服务”。今年以来,襄州区科经局变被动受理为主动靠前,深入生产一线摸排企业技术需求,“一对一”辅导企业完善申报材料,提高了项目立项成功率。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该公司的创新步伐不止于救援领域。企业还凭借自主研发的整车控制系统和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实现了新能源机车运行状态的远程“云上问诊”,售后配套服务更加完善。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新能源机车业务产值已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42%,科技创新的驱动效应愈发凸显。

“常态化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创新点,根据往年科技项目的规律以及申报的各类平台、各类项目,指导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为襄州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国铁机电、际华三五四二等6家企业成功获批省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共计500万元。长源东谷、九阳防水等4家企业获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