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周红南
既有新能源和现代食品加工领域的佼佼者,又有现代农业产业投资运营的引领者;既有本地化农业科技的提升者,又有北斗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应用于农业生产与管理的先行者……9月25日,在襄阳农高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17个优质项目成功签约,涵盖智慧农业、食品加工、新能源应用、乡村规划、现代农业服务、农旅融合、农业科技研发等多个关键领域。签约分三批进行,每一批都亮点纷呈。
第一批是东津新区与浙江新格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水发汉江控股有限公司、中化农业湖北公司、襄阳汉江生态经济带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校区)等签约,展现了跨区域联动发展和多元业态融合的良好势头,也为襄阳农高区带来了多方助力,其中包括实力雄厚的现代农业产业投资运营(新格林)、国家级农业服务平台的专业化服务(中化农业)、本地化农业科技企业的深耕发力(津投农业)、高水平三产融合基地的示范带动(汉江生态)、现代化的高标准农业设施配套(湖北水发)、一流农业高校的科研力量等。
第二批是襄州国投分别与汉理新能(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小食代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阮小雄食品有限公司的合作,三个项目指向了新能源和现代食品加工领域,前者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后者符合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计划;襄州农高投与深圳北斗电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聚焦“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是提升襄阳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精准农业的重要抓手;双沟镇、张家集镇、峪山镇与青岛新鲜美食品有限公司、南漳县佳乡种植场有限公司、湖北乡漫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湖北省金瓜伏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项目,将探索种植业、加工业、旅游业等领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第三批是襄阳农高区创建办分别与中建三局二公司、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合作探索融合发展机制,推动襄阳农高区多项重点领域、重要项目建设;湖北隆中实验室与金美科林(湖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是“实验室”对接“生产线”的生动实践,将加速农业相关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为何这么多企业青睐襄阳农高区?“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地等等,都成为‘引流’的金钥匙。”创建襄阳农高区市区一体强力推进工作专班负责人、市科技局副局长乔拥军表示。
据介绍,襄阳农高区全域范围为137.2平方公里,在优化空间布局上采取“1124”建设思路,即一个建设主题——南北过渡带生态循环农业;一个主导产业——健康食品产业;破解两个难题——水旱轮作粮食作物提质增效、种养生态循环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四大产业集群——现代种业、绿色智慧农业、现代食品加工业、农业科技服务业。
在政策支持方面,省政府出台了支持襄阳创建国家农高区的若干意见,省直部门统筹各类资金,2025至2030年每年不少于10亿元,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对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还有一些奖励措施支撑,包括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对购买先进技术成果并在襄阳农高区转化、产业化的企业和成果完成单位,分别按上年度技术交易额的8%、2%给予每年最高100万元的奖励。
创新创业人才的高地也在加快构筑。对新认定的“荆楚返乡创业园”“荆楚返乡特色街区”,每个给予60万元资金扶持,鼓励高层次人才携带成果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对创办成功的给予相应支持。
在建(拟建)的六大园区,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创业孵化产业园、东津物流园、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科创孵化园,已呈现出勃勃生机,招商引资项目一个接一个落地。还建立了动态项目库,谋划农产品加工、智能农机装备、基础设施配套等领域项目152个,总投资431亿元。
乔拥军介绍,这次集中签约的项目具有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特点,与襄阳农高区的发展定位和方向高度契合,必将为襄阳农高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积蓄强大势能。
湖北水发集团鄂北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左涛说,此次集中签约,既是襄阳农高区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加速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各方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崭新起点。公司将以现代化的高标准农业设施配套建设为抓手,深耕于此、开花于此、共享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