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襄阳日报

浅谈传统民间游戏与童谣融合的教育作用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07 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左晶晶

童谣是贴近生活的传统口头民间文学形式,韵律感与趣味性强。其与传统民间游戏结合,不仅能推动游戏开展,还可协调动作、烘托气氛、增加趣味。如今,不少流行的童谣源自传统民间游戏,且被广泛应用于幼儿园活动中,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童谣与传统民间游戏结合,在幼儿园教学中可实现“歌戏互补”,达到寓教于乐效果,且常呈现“一戏多谣”特点。以跳皮筋为例,教师可搭配《坛子罐》《石头剪刀布》等童谣,既帮助幼儿提升记忆力,又增强游戏趣味性。伴随着童谣韵律,幼儿跳皮筋时的勾、压、跨等动作能够统一,营造愉悦氛围,进一步增强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传统民间游戏形式多样。在幼儿教学中,“一谣一戏”能够有效发挥作用,需教师根据游戏内容选择适配童谣,以提升教学效果。以跳竹竿游戏为例,可搭配《炒黄豆》童谣。该游戏需敲竿者与跳竿者密切配合,而《炒黄豆》韵律鲜明,能有效提示幼儿动作。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幼儿完成竹竿摆放等准备工作,随后通过动作示范激发兴趣,再分组让幼儿进行动作分解与模仿练习。待幼儿熟悉后,还可换用《白兔歌》等童谣,进一步活跃氛围。

在传统民间游戏与教学活动中融入童谣,既能直接推动传统民间游戏开展,又能增强教学活动的游戏性。以“累加”教学活动为例,融入传统套圈游戏与童谣《数青蛙》,可打造寓教于乐的学习场景。具体教学分三步:先组织开展套圈游戏,简化规则方便幼儿参与,再引导幼儿计算并累加得分,最后让幼儿学唱《数青蛙》,巩固累加概念、深化学习成果。

传统民间游戏与童谣关系紧密,同属民俗学范畴,且童谣自带游戏性,其韵律与内容既能推动游戏开展,又能调节幼儿行为、营造良好氛围,助力游戏顺利进行,最终实现幼儿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襄州区直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