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雪飞 刘自航
“争来的资金要用在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上。”9月20日,襄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丁黎黎带领区重点项目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调研康瑞达冷链产业园,到冷库、智慧管理平台等现场了解运行情况及后续建设规划,政企双方细致沟通如何科学利用立项争来的926万元资金,以加快项目达产释能、提升产业能级。
今年以来,作为立项争资关键人,丁黎黎把“争”的着眼点放在区域发展大局和百姓所需所盼上,已先后牵头争取项目资金4.9亿余元,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项目4个,国家级重大事项1个。
“我们争项目,不只是向上争资金、争政策,是要为民争利、为发展争先。同时,要常态备、持续谋、精准争。”在丁黎黎看来,“立项争资”绝非一味拼抢,而是有理念、有章法、有韧劲、不断复盘的系统作战。
丁黎黎介绍,今年,襄州区建立并完善“组织领导、联合办公、一周一调度”工作机制,从区领导到各局办、乡镇干部乃至村干部,全部纳入责任体系,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抱团攻坚: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将争资方向与产业发展、群众所需所盼紧密结合,围绕粮食安全、交通物流、乡村全面振兴、城市更新、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谋项目、争资金;引导干部熟悉政策、参与重点项目申报,提升干部申报项目、服务项目的能力,提高项目谋划质量,确保一有申报机会,就能第一时间拿出成熟过硬、有竞争力的项目方案。
为推动项目快速落地,襄州区邀请发改系统及相关行业专家参与解决项目从申报到落地过程中的堵点问题。专门设立区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管理,并创新容缺办理、并联审批等举措,推动审批流程持续优化,力争“项目资金到位即开工”。
这一系统推进立项争资、项目落地的思路和举措在“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申报过程中得以典型体现。经历2024年首次申报失利后,丁黎黎在各部门选拔“精兵强将”,系统研究政策文件,带领申报小组4次深入项目备选片区考察调研,全面梳理襄州的优势资源,精准谋划确定申报项目——黄龙、峪山片区以粮食安全为基础,鹿门山、罗岗水库等山水资源为底色,孟浩然故里、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为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2025年申报工作启动后,丁黎黎牵头组建方案编制工作专班,召开7次协调会,对区域资源、产业基础、文化特色和规划布局进行探讨论证,确保方案数据详实、论证充分、亮点突出。方案初稿形成后,她又逐字逐句研究,从总体架构到细节表述,提出40多处精准修改意见。最终,襄州区的申报方案以其精细规划和创新机制,在参与省级评审的6个竞争县(市、区)中脱颖而出,获得代表湖北省向国家申报的唯一资格。
为争取通过国家评审,丁黎黎率队先后5次赴财政部进行专题汇报;将专班搬到武汉,根据省财政厅和部委专家意见,不断围绕方案和申报进行“会诊”。在此期间,她和专班人员经常讨论优化方案至子夜时分。今年6月5日,襄州区成功入选财政部“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国家级试点试验项目,获得中央财政2亿元补助资金支持,成为湖北省唯一争取到此项目的县(市、区),全国仅20个名额。
项目争取回来,如何高效利用资金,把项目建设好、运营好?丁黎黎脚步未歇,紧抓项目落地,带领相关部门设计时间表与路线图,细致规划实施路径。目前,该项目已顺利完成招标,10月即将正式启动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推动襄州乡村面貌焕新升级、产业深度融合与能级提升。
“立项争资,争的是发展机遇,是民生福祉,是襄州的未来。我们将常葆‘争’的意识、‘抢’的劲头、‘干’的实效,统筹扩大增量与盘活存量,把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让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丁黎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