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襄阳日报

用爱与责任呵护“折翼天使”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07 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严丽莉为学生上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全媒体记者 刘睎菁 特约撰稿人 陈建波

她既如母亲般照料特殊孩子的生活起居,又用心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将师者大爱融入热切眼神和温暖怀抱,为孩子们撑起成长的天空。她就是谷城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严丽莉。

2011年,有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的严丽莉来到谷城县特殊教育学校。走进教室,面对9个年龄不一的特殊孩子,从未接触过手语教学的她一下子愣住了:如何交流?如何教学?

和听障孩子们沟通,对严丽莉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为尽快掌握手语,她每天翻手语词典记手势,连走路时都在比画,和家人说话时也会不由自主地用手辅助。为确保每堂课顺利完成,她常提前几天预习教材、准备教案。对于简单的词语,她也丝毫不马虎,不停地举例示范,直到孩子们真正理解掌握。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日复一日地练习,严丽莉终于能流畅地用手语和孩子们沟通。她带的学生不仅在残联活动中表演,还登上全县春节联欢晚会舞台。

在学校,严丽莉承担语文、康复训练、心理健康等教学任务,经常带不同年级、不同残疾类型学生混合的复式班。身为班主任,面对复杂情况,她从不叫苦,始终全力以赴上好每堂课。

13岁的乐乐(化名)不仅患有唐氏综合征,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性近视,已在谷城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8年。2023年9月的一天,乐乐妈妈切菜时不慎弄伤了手。饭后,乐乐主动提出:“妈妈你坐着,我来洗碗。”见孩子懂得心疼自己,乐乐妈妈激动得直抹眼泪,赶紧给严丽莉发去信息:“在您的教育下,孩子懂事了,谢谢您!”

以培养生活技能为切入点,引导特殊孩子融入社会,是严丽莉推进普特融合教育的重点。2023年,她以乐乐为案例撰写的普特融合教育案例,获省级融合教育优秀案例一等奖,并在市级研讨交流会上分享。

为了不让适龄残疾学生失学,严丽莉坚持一周两次送教上门,风雨无阻。每次送教上门,她都耐心与家长沟通,结合孩子实际情况开展教学,为学校和残疾家庭架起沟通的桥梁。

13岁的小宇(化名)家住石花镇彭家岭村,幼年因脑积水导致腿部残疾,家人为其治病花光了积蓄。严丽莉每次送教上门,都会给他讲故事,还扶着他走路锻炼。对此,小宇格外开心。

家住五山镇东湾村的小凯(化名)是孤独症患儿,十几岁了还不说话,也不与家人和外人接触。严丽莉每次去小凯家,都要开一个小时的车,穿过几百米涵洞,走二十分钟土路。这条路,她和同组老师坚持走了三年,直至孩子毕业。

多年来,严丽莉边学习边实践,坚持以先进理念开展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她先后获评“襄阳楷模”和县级、市级“优秀教师”等,还受邀以“神农英雄”身份在全县分享特教老师的甘苦与收获。

“未来,我会继续守在这群孩子身边,伸温暖之手、怀诚挚之心,用耐心话语开启他们封闭的心灵,让他们自信、有尊严地生活。”严丽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