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沈明晶 通讯员杨林林 贾寰宇)9月16日晚至19日,襄阳市多地遭遇强降雨袭击,南漳、保康、谷城等县(市)山区国省干线出现山体坍塌、树木倒伏等险情。全市公路系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累计投入1000余人次,成功处置234处险情,全力保障了汛期公路畅通和群众出行安全。
面对强降雨考验,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高效落实防汛响应机制,建立分片包段责任清单和24小时“叫应”工作机制。16日晚,保康县突发暴雨,241国道、336省道等道路共66处路段受损,交通阻断2处。当地公路部门连夜组织100余人次、35台机械紧急抢通,次日即恢复基本通行。
隐患排查发挥关键作用。谷城县依托汛前建立的地质隐患风险地图,对275省道垮塌路段实现精准监测、快速处置,仅用1小时便恢复交通。
全市公路系统加大养护巡查频次,在易灾路段设置49处应急力量预备点,组建10支405人的应急队伍,配备181台应急机具和大量抢险物资。其间,公路部门加强预警联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与气象、公安等部门协同作战,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引导公众出行。
目前全市公路系统持续保持防汛战时状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全力确保公路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