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襄阳日报

舌尖上的襄阳特色面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06 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明建平

襄阳,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自古便是商贾汇聚之地。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独特区位,滋养出饮食文化南北兼蓄、东西交融的鲜明底色。街头巷尾,八方风味争奇斗艳,但真正镌刻在襄阳人味蕾深处、融入城市血脉的,是这三碗面。

襄阳牛肉面

那天上午近九点,我从武汉培训归来。刚出襄阳东站,的哥问我去哪,我脱口而出:“去一桥头陈家面馆!”路上忍不住催促:“师傅,开快点!”的哥会心一笑:“咱们襄阳牛肉面,那真是比媳妇还亲!”

谈笑间,车子驶过凤雏大桥,转眼便到了樊城一桥头。直奔面馆,我大声喊道:“老板,来碗二两牛肉面,加一大碗黄酒!”老板回复:“好嘞!”右手抄起圆锥形竹捞子,左手抓起一把拌好的碱面丢进去,左摇右晃几下,迅速提起,热气腾腾地扣入海碗。旋即放了七八块酱香牛肉,浇上一大勺香气四溢的牛油汤。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干净利落。

接过面碗,撒上葱花蒜末、酸豇豆,寻张空桌坐下。满心欢喜地大块吃肉,大口吸面,间或啜一口冰爽的黄酒。鲜、香、麻、辣在口中交融,瞬间将旅途的疲惫冲刷殆尽,幸福感溢满全身!难怪航天英雄聂海胜在太空遨游时,仍念念不忘这一口家乡味。2021年9月,他在接受采访时就曾动情地说:“回到地球后,我最想吃的,还是咱们襄阳的牛杂面!”

琚湾酸浆面

如果说襄阳人过早主打的是襄阳牛肉面,那么吃夜宵时,很多襄阳人则倾情于琚湾酸浆面。

在襄阳,酸浆面特指枣阳琚湾酸浆面,有两百多年历史。它以地道土芹菜加配菜发酵三天制成浇头,其味香而不腻,酸辣爽口,雅致绵长。2013年,枣阳琚湾酸浆面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周六下午,我约辉哥等几个朋友一起打乒乓球。一番循环赛下来,辉哥三战全胜,赢得本周冠军。我们闹腾着要他请客。辉哥一高兴,一拍胸脯:“走!八一路,酸浆面!”

辉哥豪爽地点了一盘卤牛肉、一盘卤烧鸡、一盘卤猪蹄、一盘花生米,老板送了一提啤酒。我们一边吃喝,一边夸赞辉哥球技精湛。老板端上酸浆面,热气蒸腾,酸香扑鼻。我递过一碗给辉哥,他接过,先尝一口面汤:“嗯,这酸劲儿,地道!”再挑一筷子面条入口:“嚯,好吃!”是啊,人生况味,有时不过就在这一碗面的酸甜咸辣之中。

芝麻叶面条

如果说襄阳牛肉面、琚湾酸浆面在城镇备受追捧,那么在乡下,芝麻叶面条却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那年八月,我初到古驿镇余咀村担任脱贫攻坚第一书记。进驻余咀村当天下午,村支书余书记便带着我们工作队员遍访贫困户,临近晚上,热情邀我们去他家吃碗芝麻叶面条。

约莫二十分钟,余夫人捧出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面条放在茶几上,略带歉意说:“晚上简单吃一点,别嫌弃。”余书记给我添了一海碗,我双手接了,沉甸甸的。我把嘴凑到碗边吹了吹,轻轻喝了一口黄莹莹的面汤,有淡淡的苦涩,微微的土腥,阵阵的清香!夹起一筷子面条,轻轻一吸,顺滑筋道;轻轻一嚼,唇齿溢香!我大口吞食芝麻叶面条,汗珠像线一样从我额头滚下。余书记在一旁笑着提醒:“慢点吃,别烫着!”我顾不上回应,一口气儿吃光,感觉浑身舒坦,飘然若仙,愣怔半天。贾平凹在《秦腔》里写夏天义一连吃了三碗辣子面居然“吃醉了”的场景,我今天感同身受,不禁赞叹:“真没想到,咱襄阳还有这么好吃的面条!”

余书记闻言笑道:“这碗面条的魂儿,就在这芝麻叶上。想做好它,一晒、二泡、三洗、四炒、五合,五道工序,道道马虎不得。”他娓娓道来:“一晒,得摊晒在洁净的水泥地或稻场。万物生于土,不离土,便晒不死心。二泡,提前半天将晒干的芝麻叶浸入清水,让它吸饱水分,蜷曲的叶片方能舒展如初。三洗,需反复漂洗,否则叶间细沙难净。四炒,热油爆香葱姜,倒入洗净的芝麻叶快炒几下即起。五合,待面条煮开,将炒好的芝麻叶轻铺其上,让它的土腥、青涩、清香与面条、面汤充分融合。”余书记的介绍就如他在村里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一样,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仿佛一个高级厨师在眼前演示。

一碗芝麻叶面条,俘虏了我的胃,温暖了我的心。此后的两年,我们三名工作队员扎根余咀村,与村支两委一道,如同那精心炮制的芝麻叶融入面汤一般,将心血融入这片土地。最终,圆满完成了余咀村“村出列、户脱贫”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