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华
早有耳闻,尧治河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巧将废弃矿洞的独特环境化为天然孕育场,催生出一款让游客们念兹在兹的特色美食,还被亲昵地冠以“洞鲜”的美名。
曾在南海舰队服役的我,对海鲜美食不足为奇,那潮声与海风早将各类海鲜的鲜美浸润心间。然而,以“洞鲜”冠名的尧治河特色美食却是初次听闻,那神秘气息恰似一缕无形的丝线,轻轻勾住我舌尖上的馋意,并在心中悄然萌生执念——一探洞鲜美食的究竟,让这份萦绕舌尖上的好奇,在唇齿间化作一场酣畅淋漓的味觉解谜。
我们一行怀揣着期待,踏上尧治河这片充满魅力与神奇的土地,赴一场与“洞鲜”的奇妙之约。听闻我们的来意后,导游匡匡径直把我们带至尧帝大舞台。刚一下车,舞台正中“探寻蘑幻矿洞、品味魅力菌香”的横幅标语便映入眼帘,格外醒目。经匡匡介绍才知道,今年3月,全国城市党媒“‘两山’新画卷幸福尧治河”新闻采风活动在此举办,来自全国14个省(市、区)的100多名城市党媒记者来到现场。为款待远道而来的宾客和展示尧治河的美食文化,村里特意同步举办了四季(春)美食文化节,这条主题标语便是为活动而设,至今尚未拆除,仍在向过往游客诉说着那段烟火升腾的时光,也悄悄留存着那段与“两山”理念、菌香美食相关的鲜活印记。
听着匡匡的讲述,我们不知不觉间来到一处矿洞入口。眼前,一幅色彩斑斓的矿洞食用菌生产劳作漫画跃然其上,在漫画的两侧,“废弃成为神奇,菌子助人之美”12个大字与鲜活的漫画相映成趣,生动地展示着尧治河变废为宝的智慧与传奇。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透着淡淡菌香的地方,曾经是磷矿开采留下的“伤疤”。在上世纪80年代,尧治河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脱贫致富,最多时有60余个矿洞。后来,这些矿洞逐渐被封闭,一度成为安全隐患和发展难题。直到2020年,全国首例“以草木发展矿洞食用菌”项目在尧治河落地,让这些沉睡的矿洞重获生机。
矿洞入口处腾起丝丝缕缕的雾气,携带着淡淡的菌菇清香,直往我们鼻子里钻。侧身立于洞口的匡匡说:“早些年啊,这儿是一座人工开采的矿洞,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生长洞鲜美食原材料的主阵地,走,带你们进去见识见识吧!”
说罢,匡匡率先踏入洞内,我们紧跟其后。洞内温度常年保持在8℃至12℃,幽暗的环境成了食用菌生长的天堂。沿着时上时下的狭窄通道前行,只见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菌棒,宛如等待检阅的士兵。破棒而出的鲜嫩香菇,姿态各异,有的刚刚从菌棒缝隙中探出头来,有的已完全生长成褐色的小伞……整个场景,充满了生命的韵律与劳作的美感。
“你看,我们矿洞里种植的食用菌肉质紧实鲜美,富含多糖和维生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助力钙吸收,被称为会走路的保健品。”匡匡轻轻摘下一朵香菇,放在手心向我们展示。
我忍不住伸手轻触菌盖,触感滑润中透着几分柔韧,那细腻的质地里,仿佛蕴藏着它们在矿洞幽暗环境中奋力生长的蓬勃力量。匡匡告诉我们,这里的一个菌棒使用寿命可达10个月,单棒产量稳定在3斤至6斤,相较常规大棚种植,产量提高了约30%。为扩大种植规模,他们还创新推出了“共享员工”模式,让村民与企业自领种植棒数,将原来的“单打独斗”变成“协同作战”。去年,150万棒菌菇销售收入达8000多万元,而今年300万棒菌菇的种植计划,更像是一支绿色的号角,在矿洞深处吹响了可持续发展的乐章。
数据是成果最直观的见证,也让我们一行真切感受到了“点废成金”的神奇。如今,尧治河将10余处废弃矿洞改造成科普教育基地、特色民宿集群、网红打卡景点等,衍生出特色种植、农家乐、导游、土特产研发员等新业态、新岗位,带动周边数百名村民就业,其“矿洞经济”已成为绿色转型的范例。
我们一路看、一路问、一路赞,时间浑然不觉到了晌午。这个时间节点,最让人牵肠挂肚的,莫过于那令人垂涎三尺的洞鲜美食。匡匡察觉到我们眼中的期待后,便将我们带到位于华星小区的百惠农家乐。
农家乐老板许烈菊见我们落座后,热情推荐“一菌多吃”的招牌香菇宴,眼里满是自信地说:“食材均是今早从矿洞里采摘的鲜货,保证你们吃得过瘾!”我们顿时满怀期待,不禁想象起那鲜香四溢的画面来。
厨房里,厨师和服务员迅速忙碌起来,猛火爆炒、小火慢炖……每道工序都充满了匠心。不大一会儿,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品,有色泽红亮、酱香浓郁的香菇腊肉煲;有清淡爽口、汤汁鲜美的香菇鸡汤;更有创意十足、清香鲜美的香菇酿肉等菜品。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先尝了一口香菇酿肉。咬开鲜嫩的菌盖,肉馅的香味瞬间在口中散开,菌肉的爽滑与肉馅的细腻完美结合,那点满足感顺着舌尖一路爽到了心头。
席间,许烈菊的儿子宦庭云笑着向我们细数起菌菇的“百般好”:这些在矿洞里生长的食用菌,不管是当主菜撑起一桌鲜味,还是做配菜提香增色,都能给菜品添上独特的风味。他还提到,村里还研发出了香菇酱、香菇干、手撕香菇等好几款产品,成了游客的伴手礼。
鲜香满溢菇馔宴,浓淡相宜味韵长。告别许老板一家人时,汽车后备箱里装着几袋香菇干,而在我们的心里更是装满了尧治河洞鲜美食的独特记忆,鲜活而深刻。
当我们车行路过那片矿洞而再度回望时,时光仿佛在此刻交织。洞口氤氲的不仅是令人回味无穷的洞鲜香气,更藏着尧治河“矿洞七十二变”的生态转型密码——曾经的采矿之地,如今蜕变为孕育美味的天然工坊,每一缕菌香里,都藏着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
一路返程,腹中满是饱食后的熨帖,满足与幸福感悄然漫溢,偶尔轻轻打个嗝,嘴里还残留着菌菇的鲜美香气。深愿这股独特的菌香能化作连接世界的纽带,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飘向更广阔的远方,让更多的人在舌尖上品味这份来自尧治河的“两山故事”。故事里有生态修复的华丽转身,有敢破敢立的转型担当,更有我们对地道美味与生态和谐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