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姜雁冰 通讯员 帅娟
一场跨越数月的政务服务技能比拼,让66名一线干部从服务窗口走向竞技擂台;三轮覆盖政策理论与实战处置的激烈角逐,让“政务服务铁军”的本色在实战中愈发坚韧。
今年8月27日,老河口市首届政务服务技能比武决赛圆满落幕。这场竞赛不仅是当地“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向纵深推进的生动实践,更成为检验政务服务队伍能力、助推服务质效升级的“试金石”与“加速器”。
一线骨干同台竞技
“平日里每天接待几十名群众,总觉得业务已经很熟练,可一上赛场才发现,还有不少细节需要打磨。”赛后,一名来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参赛选手坦言。自今年5月起,老河口市从全市政务服务一线选拔出66名业务骨干,组成22支代表队参与此次技能比武。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筛选,最终8支队伍脱颖而出,站上决赛舞台。
“我们不搞‘表演赛’,要的是能真实反映一线服务水平、切实推动问题解决的‘实战练兵’。”老河口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比武坚持“全员参与、全面提升”原则,旨在让平时扎根窗口、埋头苦干的工作人员走到台前,在竞技比拼中检视自身不足、对标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与动力。
实景考题检验本领
决赛现场,没有脱离实际的理论空谈,只有贴合工作的“真刀真枪”考验。“个人必答题”环节,题目紧扣政策法规,着重检验参赛人员对政策的掌握精度;“小组抢答题”围绕“一窗通办”“跨省通办”等政务服务改革热点展开,比拼的是选手们的业务熟练度与临场反应速度;“风险挑战题”则直接抛出工作中的现实难题——“企业开办材料不全如何落实容缺受理?”“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怎样快速安抚并高效解决问题?”……要求选手在短时间内拿出合法、合理、合情的处置方案。
“这些题目特别‘接地气’,全是我们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痛点、堵点问题。”获得团体一等奖的竹林桥镇代表队选手张慧洋感慨道,“通过比赛,不仅巩固了政策知识,还学到了其他同事处理复杂问题的技巧,收获特别大。”
比武成果转化为服务实效
比赛落幕不是终点,而是政务服务水平提升的新起点。针对比武中暴露出的“政策更新不及时”“复杂情形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老河口市行政审批局迅速行动,推出三项举措巩固竞赛成果——建立“每周一学、每月一测”常态化学习机制,精准补齐业务短板;组建“业务骨干讲师团”,通过案例复盘、现场教学等形式分享经验;将竞赛成绩与岗位练兵、绩效考评挂钩,推动“以赛促干”机制长效化运行。
“我们要把赛场上的‘高光时刻’,转化为窗口服务的‘日常标准’。”老河口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瑞峰表示,“干部素质提升年”不能停留在文件里、口号中,必须体现在群众办事的体验感、满意度上,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务服务的变化与温度。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拓展‘比武’内涵,扩大参与覆盖面,把技能竞赛打造成干部素质提升的‘练兵场’、服务优化的‘催化剂’。”黄瑞峰表示,老河口市将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以更优质的政务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