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吴芳 肖雨蒙 通讯员 张震宇 黄冉
在襄州民发商圈,商户们提起杨虹冰总说:“杨书记像‘黏合剂’,把大家连在一起,圈出了‘同心圆’。”这位从襄州区工商联退休的老党员,主动担起民发商圈综合党委专职副书记责任,扎根商圈党建一线,用初心织就商企连心网,以实干搭建党群同行桥。
襄州民发商圈是当地经济活力核心,汇聚300多家企业与商户,新经济组织、新就业群体蓬勃发展。但热闹背后,杨虹冰敏锐察觉到问题:党建如何真正融入商圈发展,既为商户解难题,又凝聚人心?这成了他上任后要啃的“硬骨头”。
党建不能浮于表面,得踩实了才算数。杨虹冰带着党建团队开展“敲门行动”,逐户走访商户,送政策、听诉求、建台账。数月内,就摸清商圈“家底”,建立“一图一码一站点”党员服务机制,让分散的党员找到组织,有了归属。
组织建起来,更要“活”起来。他推动党组织覆盖:符合条件的企业单独建党支部,猫咖网络、长安保险等一批“红色堡垒”陆续成立;星街步行街商户多、规模小,就实行片区联建;写字楼企业集中,便开展楼宇共建。如今,商圈建成11个党支部,覆盖42名常驻党员和35名流动党员,还搭建了“街道工委—商圈综合党委—两新党支部—党员商户”四级组织架构,实现党组织有效覆盖。
光有架构还不够,关键要让党员发挥作用。杨虹冰推行“双培养”机制,把业务骨干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几年来,5名企业中层、2名外卖站长入党或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商户日子好,商圈才繁荣。面对招工与就业难题,杨虹冰牵头组建“创业就业联盟”,对接人社、工会等部门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专项招聘会,助力18家企业孵化成长,帮助超过3000人就业,其中大学生146人、专业人才73人。
志愿服务精彩纷呈。8支青年志愿服务队活跃在抢险救灾、服务商户一线;“阳光义剪”“爱心义诊”等项目持续关爱“一老一小”。近年来,爱心企业累计捐赠超过1000万元,公益暖流在商圈不断涌动。
杨虹冰还特别关注新就业群体。他牵头升级“红色驿站”,配备饮水机、冰箱、微波炉、充电设备,让外卖小哥、快递员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饭凉能加热,这里成了他们的“暖心加油站”。
如今,襄州民发商圈年销售收入突破8亿元,商户互助成为常态,新就业群体安心扎根,党建绘就的“同心圆”越来越大、越来越实。杨虹冰用行动证明:党建只要扎根群众、发力实处,就能焕发蓬勃生机,把商圈的奋斗故事,变成每个人实实在在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