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白璐 通讯员 周颖
她是扎根教学一线的坚守者,十九载未离三尺讲台;她是心系学生成长的守护者,以赤诚之心获评“襄阳市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她是深耕教育事业的奋进者,从一线数学教师成长为一校之长,她就是襄阳市第三十三中学校长李玉兰。
2021年7月,李玉兰调任襄阳市第十中学(现襄阳市第三十三中学)副校长,分管教学与人事工作;2025年接任校长后,在时任校长(现书记)郭蕾及团队支持下谋划学校发展蓝图,但始终未离开三尺讲台——至今仍兼任初中一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
她的教育初心,根植于家庭熏陶与早年笃定的信念。1984年,她出生于十堰市郧西县一个教师家庭,自幼便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业心生向往。
2005年大学期间,李玉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申请书中郑重立下“以教育为终身事业,用真心待每一位学生”的誓言。毕业后,她踏上讲台,从数学教师到班主任,岗位虽变,但“把学生放在心上”的坚守始终未变。
她的数学课被学生称作“知识串起来的魔法课”。针对初中数学知识关联性强、学生易陷“碎片化”学习困境的问题,她创新推出“一线串珠”教学法,助力学生搭建系统化知识网络。在九年级二次函数专题复习课上,她以二次函数为主线,纵向衔接七、八年级变量与函数知识,横向融合方程、几何及实际应用,引导学生避免机械刷题,实现思维贯通。
她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待琢的璞玉”。学生张浩(化名)曾数学薄弱、缺乏自信,一次课堂练习中,她敏锐捕捉到其独特的解题思路,当场将该方法命名为“张浩辅助线”。这份发自内心的肯定,彻底点燃了张浩的学习热情。类似的育人故事,在她的教学生涯中不胜枚举。
针对学校生源基础差异较大的现状,她以所带班级为“试验田”,推行“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模式,教学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她在全校推行“三课一讲”制度——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公开课、教研组开展专题研讨,同时引入跨学科专家讲座,全方位激发校园教学活力。
她聚焦教师发展,优化评价机制,将“进步率”“满意度”与教研实绩作为核心指标,精准考量教师综合能力。同时,她推动“师徒结对”计划,指导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快速成长。在她的带动下,以王老师为代表的一批年轻教师成长显著:教学成绩提升明显,在市级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展现了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
“最大的幸福就是被学生需要、被学生信任。”李玉兰常说。2025年任襄阳市第三十三中学校长后,李玉兰仍然“不脱离课堂”,坚持承担教学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教学是学校第一核心”。她提出“五育并举强内涵,特色发展树品牌”办学方向,构建“基础+特色”课程体系,推出“家庭预算计算”“校园几何测量”等教学实践任务。
多年来,她深耕教研,参与省级重点课题,多篇论文获省市级一等奖;2023年被评为“襄阳市创新型劳模工作室”主持人,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她的带领下,学校近年办学成效显著:2024年获评“襄阳市科技校园”,2025年获评“襄阳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
如今,李玉兰仍每日穿梭于校长室与教室,用脚步丈量教育温度,以行动诠释“教育是爱与专业的共同事业”。她表示,希望三十三中成为有温度、有活力、有品质的教育家园,让每个孩子自信成长、每位教师实现价值。其信念既源于十九年如一日的热爱、坚守,也源于与全校教师并肩筑梦的深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