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兴会 全媒体记者 李素文
周德龙来自宜城市雷河镇前丰村8组。4岁时母亲病逝,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勉强维持一家的生计。
在这样的环境中,周德龙以优异成绩考入襄阳五中。2025年高考,他以物理类569分被武汉工程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录取。
这个成绩让他感到遗憾——他曾是班级第一、全校排名前200的学生。
高二时的一场大病几乎将他击垮。那年寒假,周德龙持续肠胃不适,最初以为是普通胃病,却迟迟不见好转。最终,他被确诊为克罗恩病——一种目前无法根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只能靠药物控制。
治疗过程异常艰辛。最严重时,他两个月无法进食,仅靠营养粉维持生命。他的体重从130斤降到95斤,虚弱得上下楼梯都得扶着扶手慢慢挪动。
疾病带来的不只是身体的痛苦。因为频繁请假治疗,他的成绩从年级前列滑落到800多名。曾经熟悉的同学都进了更好的班级,他却因多次错过考试而留在平行班。
情绪最低落时,周德龙甚至想过放弃。但他没有被大家忘记。在这场孤独的“战斗”中,温暖从四面八方涌来:同学主动陪他吃饭、聊天,班主任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一位并不熟悉的老师得知他的情况后,主动帮他申请了助学金。这些点滴关怀,让他倍感温暖。周德龙重新拾起了奋进的勇气。
高考成绩出来那天,他哭了。他说,最对不起的就是那些关心他的老师和同学。
他曾犹豫是否复读,但最终选择向前看。如今,他已开始规划大学生活:保持健康、努力学习、准备考研。
对于大家的担忧,他说:“我只是比正常人虚弱一点,其他没什么差别。”
克罗恩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可能需要终生治疗且花销不小。周德龙表示,国家对这个病的药物保障力度很大,原本1万多元的进口药,医保报销后自付仅2000多元。
疾病没有摧毁这个少年的梦想,只是让他换了一条路径继续前行。
近日,在由襄阳融媒体中心、襄阳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及雲毅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中,周德龙被评为“励志之星”,并获得5000元助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