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襄阳日报

保康打造核桃全产业链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01 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周建春 通讯员 杨先鹤 杨彦华

金秋时节,保康县35万亩核桃林硕果盈枝。田间地头,农民们手执长杆,在欢声笑语中开始收获。这片曾经贫困的山区,正因核桃产业的蓬勃发展,铺展出一幅“点绿成金”的振兴画卷。

数据显示,2025年,保康县核桃总产量预计达2800万斤,综合产值将突破6亿元。这份沉甸甸的“金色答卷”,不仅源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是保康县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政策引领、服务推进、科技赋能,将发展举措转化为产业动能的结果。

政策护航:锚定方向,筑牢产业发展压舱石

保康县将核桃产业视为保障粮油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纳入“一区三地”特色产业链重点培育,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持续推进产业向纵深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发展。保康成立由县主要领导牵头的核桃产业链工作专班,统筹资源、破解难题。科学编制《保康县50万亩核桃产业发展可行性报告》,明确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与政策保障,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资金精准投入,项目驱动升级。近5年累计投入扶持资金4000余万元,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000万元,成功实施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农业成果转化等10多个重大项目。建成1520亩科技示范基地,改造低产林1.5万亩,建设4座鲜食核桃气调库,将鲜果上市期延长至两个月,极大地激活了产业新动能。

体系支撑:织密网络,打通技术服务快车道

保康构建起领先的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上下联动、覆盖全面、服务精准”的强大合力,成为产业突围的“金钥匙”。

三级服务网实现全域覆盖。建立“省专家工作站+县推广中心+乡镇技术员”三级服务体系,覆盖90%以上核桃基地,让林农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及时的技术服务。

“菜单式”服务精准解难题。针对农户差异化需求,提供“栽培入门课”“低产林改造方案”“机械化适配指导”等个性化服务,真正打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

种质资源库夯实产业根基。建成2000亩核桃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珍贵种质资源200余份,选育出4个国家授权新品种,制定多项技术标准,为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科技赋能:突破瓶颈,激活提质增效新引擎

保康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成为提升产量、优化品质的“催化剂”。

技术集成打造高产样板。集成推广高效栽培、水肥一体化等综合技术,核心示范区亩产最高达915斤,优质果率达85%以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保康模式”。2018年以来,已成功入库林业科技成果3项。

攻克保鲜难题拓展市场。联合省级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将鲜食核桃冷藏保鲜期延长至68天。2024年鲜食核桃销量突破300万斤,同比增长50%,产品远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机械化破解用工难题。引进采收机、除草机等设备2000余台,建成机械化示范点30余个,生产效率提升5倍。2025年,智能采收机试采成功,标志着保康核桃产业正式迈入“机械化+智能化”新阶段。

保康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保康核桃产业的成功实践,是政策、服务、科技协同发力、深度融合的结果。政策定方向、强保障,服务建网络、解难题,科技破瓶颈、提效益,共同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绿色颜值”转化为“金色价值”,让“小核桃”成为富民强县的“大产业”、乡村振兴的“硬核”力量。

未来,保康将围绕“补链、强链、延链”精准发力,推动产业由单一生产向全链拓展转型,深耕精深加工,打造“保康清香核桃”区域品牌,加快推进智慧林业建设,稳步朝着“秦巴山区清香核桃特色产业县”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