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熊丹青 通讯员 肖琳 吴园园
听取和审议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是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权、守好人民“钱袋子”的关键环节,既是对财政资金使用效能的全面“复盘”,也是对政府履职尽责的精准“把脉”。
8月29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关于襄阳市2024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科学规范开展审计工作,为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审计工作报告客观反映了2024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基本情况,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数据详实,揭示了财政预算执行、重点民生资金、重大项目、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出现的问题和一些风险隐患,提出的审计建议切实可行,为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2024年市本级决算提供了重要参考。
会议要求,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和审计建议,深入分析原因,认真扎实做好整改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市人民政府于年底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审计监督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以下意见:
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审计经济体检作用。要始终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把握审计工作,严格落实“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的重要要求,着力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大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资金的审计力度,及时揭示经济运行中的不良苗头,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好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领域审计,推动各项惠民富民政策、助企纾困政策落到实处。聚焦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审计,遏制重大经济贪腐、重大损失浪费、重大廉政风险等问题发生。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政府债务专项审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压实整改责任,确保审计问题整改到位。要夯实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压实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责任,强化审计机关督促检查责任,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严肃查办问责,切实维护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深化审计问题整改全周期闭环管理,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对照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时限,细化措施流程,采用实地察看、随机抽查、走访一线等多种形式,推动审计查出问题逐一对账销号,切实增强整改质效。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分析研究,针对屡审屡犯、屡改屡犯的问题,聚焦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提出针对性措施与建议,在“治已病”基础上,更好实现“防未病”。
加强协同联动,推动审计成果高效运用。要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监督合力,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联动机制,持续推进审计监督与人大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组织人事监督等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确保审计问题整改到位、处理到位、问责到位。完善审计结果与预算安排衔接挂钩机制,进一步将审计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运用到政府预算执行、政府债务、预算绩效等多个领域监督中,把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部门绩效评估、年度预算安排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发挥专项审计对人大监督的支持作用,不断强化信息互通、资源共用、成果共享,构建同向发力、同步协调、同频共振的监督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