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熊丹青 通讯员 肖琳 吴园园
审查和批准财政预决算,监督预算执行,为百姓看好“钱袋子”,是宪法、预算法和监督法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8月29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了《关于襄阳市本级2024年决算和2025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市审计局受市政府委托作的《关于襄阳市2024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会议结合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对2024年市本级决算(草案)和市本级决算报告进行了审查,同意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的审查结果报告,决定批准关于2024年市本级决算的报告,批准2024年市本级决算。
根据预算法等法律规定,8月7日,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对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4年市本级决算草案和决算报告进行了审查。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4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及其财政等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落实,深化大财政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和基本民生支出保障,有序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较好,为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财力基础。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4年市本级决算,批准关于2024年市本级决算的报告。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4年市本级决算草案和审计工作报告也反映出预算执行和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主要有: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承压,一些地方非税收入占比过高,“三保”及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压力不断加大,财政平稳运行面临困难;零基预算改革还需深化,预算编制精准性有待提高,部分项目预算执行缺乏刚性约束;预算绩效管理不够规范,部分预算单位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国有资本效益有待提升,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等。对此,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为进一步做好财政预算工作,针对2024年决算反映的问题,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精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政策和战略部署,全力争取中央、省政策资金的倾斜支持,加大财政支持稳投资、促消费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综合运用减税降费、担保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服务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发展,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重点领域财力保障,深入推进“两资三能”工程,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重点技改项目落地见效。加大涉企资金和拖欠企业账款兑现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支持推进“三区”协同发展,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四项行动”,持续提升城市能级。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支持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强化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资金保障。
着力提升预算管理水平。要加快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全面清理低效无效支出政策和预算项目,加快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财政管理的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区财政关系,加快建立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的市、区财政体制。坚持预算法定,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拨付资金,加强部门预算管理,严格落实部门预算执行单位主体责任。健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强化预算执行绩效监控,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扎实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深化国有“三资”管理改革,认真研究、分类提出闲置资源资产处置措施。持续规范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严格落实向人大报告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制度要求,完整准确报告债务情况。建立健全全口径政府债务监测体系,完善隐性债务置换台账,加强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对违规举债、虚假化债等严肃追责问责。严格规范平台公司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向财政转移。精准对接、积极争取上级化债政策支持,持续优化债务结构。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加强政府债务全口径审计,形成管理闭环。强化资金调度和区级财政运行监测,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运行趋势及风险研判,切实防范挤占挪用。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和管理制度,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