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熊丹青 通讯员 胡园园
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拥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襄阳古城,地接南北、水贯东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区域性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襄阳古城是襄阳的城市之根、文化之魂。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持续打好监督“组合拳”。2022年,开展《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襄阳古城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厘清了法规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23年,将古城保护与利用列为大会议案,通过议案办理,促使全市上下形成古城保护利用共识。2024年,听取市政府关于古城保护与利用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把规划编制、文化保护与传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七大类突出问题列为询问“必答题”,通过拍摄专题片,直观揭示问题,增强古城保护利用工作的紧迫感。连续3年开展全周期跟踪问效,推动古城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襄阳文旅产业快速发展,襄阳古城火爆“出圈”。但是,襄阳古城人口密集、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超负荷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品质和游客观光体验,疏解古城功能、优化空间结构,提升古城发展能级迫在眉睫。
《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襄阳古城功能疏解和空间优化的决定》(简称《决定》)将古城功能疏解和空间优化凝聚成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为古城保护与利用营造有利环境,意义重大。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这是党中央时隔10年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蓝图。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城市工作的重心和方法正在转变,更需注重系统治理和统筹协调。疏解古城非核心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度契合。
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是省委、省政府交给襄阳的“必答题”,是市委“三区”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加快古城疏解、旧城更新、新城建设,实现城区资源均衡分布、功能优势互补,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促进“山、水、城、洲”和谐共生和“人、城、文、旅”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疏解古城功能,有利于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加强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守护千年古城风貌、延续城市文脉,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保护和传承襄阳优秀历史文化的现实需要。
今年3月,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对襄阳古城功能疏解和空间优化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提请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作出襄阳古城功能疏解和空间优化的决定。
市人大常委会组建工作专班,明确牵头委室,及时开展《决定(草案)》调研、起草等相关工作。
为充分吸纳民意,做好《决定(草案)》起草工作,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基层走访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在2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17个社会建设观察点收集意见建议等方式,听取人大代表、基层居民、社区工作者、文物及法律专家等90余人次的意见,共收集意见建议137条。
“坚持保护优先,建立动态监测评估机制,为非遗保护传承创造条件,推动老建筑修旧如旧,突出古城‘古’的韵味”;
“保留必要生活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留住古城的‘烟火气’,建立机动车动态通行机制,细化富余功能评估标准,提倡‘微更新’和‘微改造’,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风貌整改,开展古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明确年度人口疏解量化指标,提供异地安置、货币补偿、产权置换等多元化安置方案”;
“合理引导商业发展,建立古城内物价动态监测机制,打造分散的、小型的沉浸式演艺矩阵和‘老字号复兴街’,加快推进古城旅游标准化建设,强化产业引导和业态提升”……
大家关于历史文化保护、古城功能疏解、古城空间优化、产业焕新等方面的建议,被综合采纳写入《决定(草案)》。
8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决定》,主要内容包括认识重要意义、科学把握原则、系统推进工作、凝聚工作合力等方面。《决定》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传承历史文化、提升襄阳城市品质和能级等方面,阐释了推进古城功能疏解和空间优化的重大意义;明确“坚持依法依规、以人为本、统筹谋划、循序渐进”四个原则,强调古城功能疏解和空间优化要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进行,要守护好襄阳历史文化根脉,以增强居民获得感、游客体验感为目的,处理好保护、利用、提升的关系;在系统推进古城功能疏解和空间优化工作方面,聚焦“力争3—5年内,古城内常住人口减少至3万人以内”的任务目标,对推进产业焕新、疏解富余功能、合理调控人口规模、优化空间布局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在凝聚古城功能疏解和空间优化合力方面,对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相关城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社会资本、市场主体共同推动古城功能疏解和空间优化作出相关规定。
9月5日,《决定》新闻发布会召开,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负责同志介绍了《决定》出台的意义、过程及主要内容,市文旅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住新局、襄城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关于古城功能疏解和空间优化工作的相关提问。
《决定》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中国网、湖北日报、荆楚网、中新社、香港商报、湖北广播电视台和本地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发布短视频12个;凤凰网、新浪网、长江网、国际在线等媒体纷纷转发相关报道,“幻羽惊鸿”“华正说”“泡鱼儿”等网络大V通过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进行转发宣传。截至目前,相关报道浏览量达40万次。
大部分网友在评论中表示,政府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群众关切、解答群众疑惑,消除了居民对教育、医疗资源疏解的担忧,认为古城功能疏解和空间优化有利于解决古城交通拥挤、生活服务设施陈旧等实际问题,擦亮古城品牌,会大力支持古城功能疏解和空间优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