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金晶 通讯员 周胤伍
今年9月是第48个全国“质量月”。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和途径。
近年来,襄阳公安以深入开展“昆仑”“雷火”等专项行动为契机,持续构建“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的工作格局,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宣”各项措施,始终保持对侵权假冒犯罪的高压严打震慑态势。
“创新战法+绿色通道”
精准打击侵企犯罪
“公安机关为公司安全发展保驾护航,我们表示由衷感谢!”近日,在高新区警企座谈会上,某高精尖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去年2月,该企业报警称,其注册专利的某型号高精冶金设备在市场上被仿造售卖。襄阳公安迅速组建专班侦办案件,抓获涉案“行业内鬼”3名,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400余万元。
近年来,襄阳公安依托市县两级“情指行”一体化中心、侦查中心、大数据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打通壁垒、整合资源、一体作战,创新运用“123”战法(即一体作战全链打击、两联机制全力保障、三点辐射全域治理)综合施策,不断深化对侵权假冒犯罪的“全链条、全要素、全环节”打击,落实“重大案件专班攻坚、小微案件快侦快破、同类案件解剖麻雀”的分级分类办案模式,强化精准打击、深度打击、规模打击、联动打击。
为进一步落实相关警情快速响应处置,襄阳公安着力打造升级侵企案件报警求助中心,开通涉企案件查办“绿色通道”,依法严厉打击侵犯商标权、专利权和商业秘密等犯罪,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侵企案件报警求助中心自建成运行以来,共破获涉企经济犯罪案件240余起,为企业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3亿余元。
“多维联动+靠前服务”
筑牢知识产权安全防线
今年1月,市民叶先生从襄阳回老河口途中,在立业路某烟酒店购买了一箱白酒,当天晚上饮用时觉得味道不对,便联系厂家进行鉴定,发现所购白酒为假酒。叶先生立即报警,老河口市公安局迅速立案调查。
1月17日,老河口市公安局组织40余名警力,捣毁制假酒窝点3个、储存假酒仓库5个,抓获制售假酒嫌疑人6人,涉案价值700余万元。
知识产权保护,事关广大消费者和各类经营主体的切身利益。近年来,襄阳公安通过多警种合成作战、多部门联动共治、多元化构建体系,对各类侵权假冒犯罪持续保持高压震慑态势,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充分发挥平安建设“主力军”作用,公安机关依托经济犯罪联席治理机制及“项目警长”警企联系机制,全力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各地公安机关着力深化与检察院、法院、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协作,注重在实战中选拔建强“知识产权警官”等专业队伍,常态化监测通报、排查整治、跟踪化解重点领域与行业的各类风险隐患。
既要“提级”联动,还要“靠前”服务。襄阳公安在辖区全面推行“项目警长”警企联系机制,全市38家驻企警务室、49支企业义务治安巡逻队深入规模以上企业、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等主题,及时开展安全检查、宣传教育、安保培训及应急演练;建立健全企业诉求建议“现场核办、专项跟办、提级督办”机制,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问效于企,为企业生产发展营造放心环境。
“三点辐射+需求导向”
营造企业安全发展环境
“破除网络谣言,避免上当受骗,就是维护国家安全。”近日,市公安局网安支队、襄州区公安局联合襄州经济开发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深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走访宣传活动。活动中,民警采取“以案说法”“风险体检”等形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企业群众反响热烈。
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石。襄阳公安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新兴产业模式,做好侵权假冒犯罪打击、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监管等工作,通过建强“服务点”“宣传点”“防范点”辐射带动全域治理。
主动靠前,建强“服务点”。以公安机关领导干部“235”包联机制、“千警访联千企”等为抓手,依托驻企警务室、警民联系点等开展治安防范、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等工作。
广泛深入,建强“宣传点”。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等节点,组织民警开展线下宣传,通过“警企联系群”及各级公安政务新媒体,向企业动态推送宣传信息及安全提示,持续营造浓厚氛围。
系统规范,建强“防范点”。各级警力联合社区网格员常态化落细相关点位的全量排查掌控,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断提升专业化、集约化、精准化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