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刘睎菁 通讯员 薛晶晶 吴峰 都正顺 文/摄
春风化雨传师道,三尺讲台育桃李。9月5日,襄阳三中召开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教职工表扬大会,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激励全体教职工砥砺奋进新征程,书写教育新华章。
2025年,襄阳三中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应届毕业生郭志轩被北京大学录取,这是继2024年该校学子张儒翰以696分(全省第34名)被北京大学录取后,学校实现自主培养上北大“零的突破”与“连续培养”的双重跨越。同时,该校600分以上学生达248人,一本过线人数高达1551人,各项重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教育奇迹,向社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
近年来,学校以“行温暖教育,助生命绽放”为办学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关爱手段、拓展工作载体,回应襄阳人民的热切期盼。
走温暖教育之路,通过“环廊辅导”“爱心护眠”“师生餐叙”等多项举措,将暖心服务渗透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师生互动的每一个环节。每天晚自习,教师主动在教室外走廊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开展心理疏导和学业指导;“爱心护眠”行动中,五级查寝制度层层接力,保障学生安眠;实行“师生餐叙”制度,校领导、班主任与学生共餐,畅通沟通渠道,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
秉“拼命三郎”之志,全体教职工展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拼搏态度,团结一心、奋勇争先。学校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引导教师明确发展前景,构建具有三中特色的教师激励体系,从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出发,搭建起“研、学、赛、用”四维赋能平台;高考备考学科组集体备课、研讨,做好考试分析,提高备考效率;每逢节假日前夕,高三年级教师自愿放弃休息时间参与辅导,争分夺秒地为学生答疑解惑,灯火通明的环廊成为“拼命三郎”精神的生动注脚。
育多元文化之花,坚持“五育融合”,深化改革创新。学校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创办首届“AI+科创英才班”,逐步开设多门前沿课程,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输送新质人才;成功举办首届校园科技节,与高校、科技馆合作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科技热情;推动“双高衔接”,开发校本课程,邀请高校教授举办讲座;打造“耕乐园”校园农场,让学生尽享亲近自然的田园乐趣;各学科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构建特色思政教育体系,推动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襄阳市中小学书记、校长领航基地学校,2025年襄阳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被众多985、211高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等称号,成绩斐然,硕果满枝。
战鼓声声催奋进,旌旗猎猎踏征程。展望未来,襄阳三中全体教职工将践行教育家精神,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以创新为引领,以拼搏为舟楫,以温暖为底色,做新时代大先生,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襄阳三中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