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首席记者 朱科 全媒体记者 毛陈宇 通讯员 朱斌 庄园
果园里,一串串晶莹剔透、饱满多汁的葡萄令人垂涎欲滴,村民们忙着分拣、打包,还有不少游客采摘品尝;村道边,美术学院师生正将千年“襄船”、汉江古渡等画上农家院墙……8月28日,记者来到东津新区东津镇唐店村,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这座三面环水的村庄,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化学反应”:当都市人的车轮碾过村口的柏油路,当高校的创意遇上田间地头的泥土气,乡村振兴的“唐店方案”逐渐清晰:坚持生态打底、产业造血、文化铸魂,以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唐店村毗邻襄阳华侨城、襄阳东站,握着一手好牌。但唐店村党支部书记廖红爱深知:“好牌更要打好。”近几年,东津新区文旅产业发展迅猛。该村党员干部积极谋划,希望借助文旅东风,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唐店村的沙壤土质透气性好、排水性强,特别适合葡萄、梨等水果生长。“确定了种植类型,如何经营成了难题。”廖红爱说,当时水果种植刚起步,承担的风险较大,村里准备将该项业务外包给公司经营,但是谁也不敢接这个活。
一场关于“要短期租金还是长远发展”的大讨论,让村“两委”下定决心:把外包经营改为自主创业,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党支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成立湖北农多多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形成“党建引领、企业合作、群众参与”的干事创业格局。
“为了做好做精特色水果种植业,村干部自掏腰包外出学习水果种植知识,引进精品果苗栽植;邀请襄阳市农科院专家定期驻村指导,手把手传授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廖红爱说,大家全力配合,做到科学种植、精细管理。
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丰收季,阳光玫瑰、蓝宝石等优质品种葡萄一经上市,就被经销商抢购一空,苏翠1号、翠冠等优质品种梨销售火爆。然而,村民们渐渐发现,不少市民和游客开车到村里摘完葡萄、梨就走,人均消费只有几十元。
“必须增加打卡点,让‘流量’变成‘留量’。”很快,廖红爱与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薪火‘襄’‘船’”文化传承实践队对接,希望绘制墙画,打造乡村文化IP,以“颜值”提升“产值”。
“我们力求每一面墙都成为市民和游客的记忆点。”实践队带队教师张迎和学生们在墙面上精心绘制葡萄、梨树、千年“襄船”、汉江古渡等,全力为美丽乡村增光添彩。
针对该村“五彩果园”品牌推广需求,实践队计划联合学院力量,为水果设计专属包装,打造“唐店果农”形象IP,并建立产品溯源视觉体系,让消费者看到包装就想起唐店村的田园风光,扫码就能了解水果的生长过程。
如今,唐店村已从单纯的水果种植村,发展成为集观光、采摘、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微旅游目的地。今年以来,“五彩果园”品牌产品销量超过10万斤,销售额突破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