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姜雁冰 通讯员 何祖泽 李雯艳
今年以来,老河口市工商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紧扣“两个健康”主题,以“一线工作法”为抓手,大力实施以提升“向心力、带动力、引领力”为核心的“三力”提升工程,着力破解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强化思想引领 凝聚发展向心力
老河口市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民营经济服务全过程。依托袁书堂纪念馆等红色教育资源,打造“1+N”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矩阵,组织开展“学思想、明方向、强信心、建新功”专题活动20余场,培训民营经济人士200余人次,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
党建引领在一线夯实。深入开展“两个覆盖”攻坚行动,在飞来钟粮油、湖北万柯等重点企业建立党建工作示范点,推动党组织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创新开展“商会+部门”党支部结对共建,举办联合学习、实务培训等活动10余场,实现党建资源互联互通,形成“党建强、发展强”的良好格局。
宣传阵地向一线延伸。构建“互联网+统战”工作新格局,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政策解读、典型宣传等信息60余篇,多篇报道被中央和省级媒体采用。通过讲好民营经济故事,传播正能量,营造重视民营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优化服务机制 增强发展带动力
法律服务在一线落地。持续开展“法治体检”“法律三进”等活动,为企业解决法律问题100余件。组织60余名企业家走进政法机关,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打造清廉民企示范点,开展合规经营培训,引导企业筑牢守法经营底线。
难题破解在一线推进。建立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过民企沙龙等活动解决企业诉求30余件。深入开展“两跑一解”服务,协调金融机构为12家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8亿元,帮助6家企业对接订单0.5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社会责任在一线彰显。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金秋助学”公益品牌,募集助学金30余万元。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49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40个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民企力量,展现新时代民营企业的责任担当。
夯实组织基础 提升发展引领力
组织建设在一线加强。围绕全市“3+2”产业布局,加快行业协会商会建设,完善乡镇商会服务体系,推动木业家居等行业商会资源整合。充分发挥8家外埠商会桥梁作用,实施“楚商回乡”工程,引进项目投资超70亿元。
政治引领在一线体现。认真做好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工作,推荐56名企业家担任“两代表一委员”,聘请12名企业家担任特约监督员,畅通参政议政渠道,增强企业家荣誉感、获得感。
作风建设在一线深化。建立岗位责任清单和任务认领机制,组织干部深入企业调研,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创新服务模式,变“企业上门”为“服务上门”,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活动12场,解决企业困难60余件,真正成为民营企业可信赖的“娘家人”。
老河口市通过实施“三力”提升工程,有效激发了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实践表明,只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就能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