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杨景 通讯员肖咪)9月2日,记者从市科技馆获悉,暑期,该馆累计接待观众22.13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1.1万人次,共开展科普讲解、科学实验等各类科普教育活动704场次,活动时长超过17000分钟,吸引4万余名观众参与。
暑期,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核心目标,市科技馆构建了“全流程保障、全矩阵供给”的科普服务模式,通过打造品牌活动、优化讲解服务、推动资源下沉、强化志愿支撑等举措,全方位提升科普服务能级,为市民打造充实有趣的科学之旅。
为丰富科普供给,市科技馆精心策划系列品牌活动,营造“周周有主题、天天有精彩”的科普氛围。“健康一夏,‘医’起科普”活动积极普及健康知识,覆盖6000余名市民;“酷学酷玩”公益课堂免费开设机器人编程、航模制作等7门课程,培养青少年创新与实践能力;“2025年新时代科普小先生”活动助力青少年成为科普新生力量;第二届“襄约科普,趣享一夏”嘉年华推出110场科学表演与互动体验活动;“光影科学梦”科学家精神电影巡映放映144场次,激发公众科学热情。
与此同时,市科技馆打破单件展品孤立解说模式,开展展品串讲、主题联讲活动,构建“主题+全馆+特色”讲解服务体系,坚持“常规讲解保基础、主题讲解挖深度、特色讲解增亮点”,为观众提供个性化体验。暑期,该馆累计开展讲解活动324场,赢得观众广泛认可。
为让科普资源惠及基层,市科技馆着力激活流动科普资源,推动服务下沉。8套流动科普展在襄州、南漳、宜城、保康、枣阳、谷城等地免费开放,涉及基础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知识,接待观众12.6万余人次;科普大篷车“万里行”走进乡村、社区、企业,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将科学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此外,市科技馆还整合多方资源,联合湖北省地质局、湖北文理学院、襄阳市中心医院等单位及科技企业,组建暑期科普志愿服务队伍,为科普活动开展、展厅秩序维护、医疗健康保障等提供专业服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160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