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晶晶 通讯员余洋洋 徐琦)8月23日晚,襄阳汉江长虹大桥中段,一名少年因家庭矛盾欲跳江。千钧一发之际,现役军人章亮一个箭步上前,挽救了轻生少年。面对赞誉,章亮说:“作为一名人民子弟兵,碰到这种情况,都会去救人。”
章亮来自太平店镇小樊村,该村“崇军尚武、拥军优属”蔚然成风。村民秉承祖辈革命传统,向往军旅生活,用实际行动积极支持国防建设。目前,该村陆续为部队输送合格兵员500多名。
在小樊村,“父子兵”“兄弟兵”的现象屡见不鲜。
2007年,章亮的哥哥从部队退役,在哥哥的鼓励下,18岁的章亮高中毕业报考了军校。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步成长为班长、警官,曾多次参加重大军事演习和抗洪救险任务。“勇担使命、人民至上”的信念,成了章亮最深刻的烙印。入伍以来,章亮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得嘉奖11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干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磨砺。
在小樊村,胡正国父子是生动的“父子兵”例证。胡正国出生于1957年,1976年3月参军入伍,在战争中英勇作战,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980年退役返乡。儿子胡能听着父亲的军旅故事长大,从小就立志参军。2000年,胡能光荣入伍,接续了父亲的军旅梦。
从战争年代起,小樊村就有积极送儿去当兵的传统。村民胡宁普参加过抗日战争,胡绍斌、胡群普、胡家如等参加过边境战争,他们退役返乡后成为红色宣讲员,为村民讲述参战经历和切身体会,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红色种子,爱国情怀代代传承。
“好男儿,就要去当兵为国效力!孩子,我们支持你!”类似送子入伍的场景几乎每年都要在小樊村上演。
每年建军节、春节,小樊村都会举办节日茶话会,邀请退役军人一同参加座谈,畅聊生活和村子的发展问题,大家共叙战友情谊,其乐融融。
小樊村还在村里设立了村级双拥长廊和军人荣誉室,分别展示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的光荣事迹,并定期组织全村青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鼓励有志青年以实际行动关心、支持、参与国防建设,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村里一批又一批孩子发奋学习,陆续入伍参军或考上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