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襄阳日报

做好垃圾分类 守护绿色家园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06 保康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周建春 特约通讯员 余夕雯 乐建鹏 通讯员 梅琼玲 朱伟

在保康县寺坪镇樟木沟村,一场以“废”换“需”的生动实践,绘就了乡村治理与生态美化共生的新画卷。

8月29日,在樟木沟村中心广场上,村民们排起了长队,等着兑换洗发水、洗洁精、米面油等物品。

村民黄德贵是当天的“兑换大户”,他用几个月攒下的旧衣物、可回收垃圾,换得288元兑换资金,兑换了一堆日用品。

过去,村民随意丢弃的垃圾不仅影响村容、污染环境,而且焚烧处理成本较高,村“两委”班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场关于垃圾治理的改革提上了日程。

“最开始焚烧垃圾,成本投入大,村‘两委’班子商议要降低垃圾存量,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以后统一处理。”樟木沟村党支部书记褚宗新说。

樟木沟村构建起“村委统筹+组负责人推进+公益性岗位人员包户”的三级管理责任体系,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成员为组员、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工作队队员为监督员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把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责任层层压实。

“一个村干部包两个组,各组组长包整个公益性岗位,公益性岗位落实到户,这样的管理模式让垃圾好处理、好管理。”褚宗新说,原来只依靠几名保洁员,现在重新划分责任后,一名保洁员只管3至5户,干部、保洁员层层都担起了责任。

樟木沟村始终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一边细化分类标准、完善收集设施,一边通过入户宣传、现场讲解等方式引导村民参与,慢慢把“要我分类”变成了“我要分类”。

如今,樟木沟村垃圾分类已成常态,厨余垃圾用来喂猪堆肥,变成滋养农田的有机肥。可回收物由专人上门收集,统一送往处理点变现。建筑垃圾有了指定堆放区,不再乱堆乱占。

目前,樟木沟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可回收物回收率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下一步,我们将召集党员代表进一步提出好的建议,按照时间节点,每月一签收,半年一结算。加强居民点与居民点、单户与单户之间的监督,将这项工作长期抓下去。”褚宗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