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婷 孙凤玲
8月30日,在福州市举行的“黄廷方奖学金”十周年特别活动中,来自襄阳保康籍的长江大学学生刘凤珍荣获励志奖及全国征文比赛一等奖,获得12000元奖学金。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勤学精神的嘉奖,更是襄阳统一战线多年深耕教育帮扶、助力困难学子圆梦的生动见证。
开学季临近,困难学子的求学之路始终牵动着襄阳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心。中共襄阳市委统战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织广大统一战线成员,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帮扶体系。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市统一战线筹措并投入各类善款逾500万元,累计受益学生近万名,用切实行动为困难学子点亮了通往未来的灯塔。
多元资助,筑牢就学保障
8月28日,“黄廷方奖学金”获奖学生座谈交流会在市委统战部举办。刘凤珍作为获奖代表坦言:“这份奖学金不仅缓解了我家的经济压力,更让我坚定了用知识回报社会的决心。”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已为60名优秀大学生发放“黄廷方奖学金”30万元。
8月22日,襄州区朱集镇下湾村的3名困难学子收到了来自致公党襄州支部与雲毅慈善基金会的1万元专项助学金。致公党襄阳市委会委员、襄州支部主委熊万东介绍,支部建立了“一对一”成长档案,持续跟踪每位受助学生的发展。3年来,致公党襄阳市委会已开展助学活动十余场,累计帮助困难学子五十余名。
长线结对,护航成长之路
结对帮扶已成为襄阳统一战线的特色品牌。2025年1月,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会主委金崇保冒着严寒赶往保康县两峪乡,看望他结对帮扶的八年级学生晓馨(化名)。这个家境困难的女孩,在金崇保的资助和鼓励下,成绩稳步提升至班级前列。自2024年11月民革市委会启动“结对圆梦”计划以来,已有26名民革党员与31名困难学子结成对子,每人每年提供3000元—5000元资助,直至学生高中毕业。
近两年来,民建会员郝涛带领团队持续开展教育帮扶,重点资助了多名困难学生,不仅提供助学金,还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学业辅导与情感陪伴。令人欣喜的是,受帮扶的谷城一学子和保康一学子分别考入武汉学院、武汉东湖学院。该团队还联动社会力量资助南漳县九集镇25名儿童,为他们送去学习物资与成长关怀。
2023年年初,襄阳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走访南漳县薛坪镇果坪村时,了解到村民王国华和其爱人均身患重病,两个孩子上学困难。从此,这一家人就成了襄阳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的帮扶对象。如今,王国华的大儿子已顺利完成学业并参军,小女儿仍在接受定向帮扶。不仅如此,襄阳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还积极响应号召,于同年发起设立“新联同心”慈善基金,专项用于困难家庭学生学业资助与医疗救助。
暖心陪伴,润泽精神家园
5月30日,民进襄阳市委会樊城总支汉江支部为樊城区牛首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送去书包、文具等儿童节礼物。会员们还与孩子们一起包粽子、学民俗。六年级学生小雨(化名)说:“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我要带回去给奶奶尝尝。”“雄鹰展翅 爱心助学”是民进襄阳市委会的爱心助学品牌活动,已持续开展17年,惠及学生2000余名。
今年暑期,民盟襄阳市委会在襄城区冯家巷社区开展“留住乡愁”非遗传承暑期托管活动。本次活动开设国画、皮影戏等8门课程,累计服务学生120人次。盟员教师易波表示:“通过12节剪纸课,孩子们不仅掌握了技艺,更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问卷调查显示,该活动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系统施策,构建长效机制
帮扶不止于一时一域。据悉,近年来,各民主党派围绕“困难学子帮扶”主题开展了10余次专题调研,形成多项调研成果,并就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助学资源等提出具体建议,部分建议已被相关部门采纳。
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整合资源,推动助学工作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赋能转变,今年计划进一步扩大帮扶覆盖面,拓展校企合作助学项目,让更多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从资金支持到心灵呵护,从短期援助到长效赋能,襄阳统一战线的温暖力量悄然改变了许多生命的轨迹。“我们坚持用爱心与责任点亮贫困学子的希望之光。”郝涛道出了全市统一战线成员共同的心声。他们正用实际行动诠释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责任和担当,擦亮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