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襄阳日报

行走岘山间

日期:09-01
字号:
版面:06 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明建平

当下襄阳流行一句话:“周末哪里去,岘山绿道行。”这个周末,我和几个朋友提了一句,遂一拍即合,约定上午九时,烈士塔下,不见不散。

选择此处会合,既为瞻仰先烈,亦因此处乃城市地标建筑。拾级而上时,前方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头顶的羊角辫随步伐跃动,宛如跳动的音符。年轻爸妈在后面追赶:“走慢点,莫摔跤了。”小女孩爬了两三百级台阶后就耍赖不走了,嚷嚷着:“妈妈抱抱”。爸爸把眼一瞪,喝道:“抱什么抱?当年解放军叔叔可是扛机枪、推大炮攻山的!”妈妈边为孩子拭汗边嗔怪:“好好说话。”转而柔声道:“爸爸要讲打仗故事呢。”小女孩立刻眼眸闪亮:“快讲、快讲!”

戴金丝眼镜的爸爸推推眼镜架,绘声绘色地讲起来——一九四八年七月初,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大胆采用“撇山攻城,猛虎掏心”战术,集中主力“刀劈三关”!一举攻克襄阳城,活捉敌人。爸爸一边讲故事,一边做动作,讲完,伸出双手,凌空而下,来抓女儿,吓得小姑娘咯咯笑着跑开了。

行至烈士塔前,年轻的妈妈轻按女儿双肩,一家三口郑重三鞠躬。年轻爸爸指着浮雕上的解放军叔叔,给女儿讲起那段峥嵘岁月。眼前的场景令我恍然——红色基因的传承,就这般自然流淌在寻常周末的亲子时光里。

沿烈士塔后山脊下行,至“三间房”岔道口。西向绿道蜿蜒入云,直指虎头山电视塔;东南曲径通幽,可达千年名园——习家池。我们向西而行,绿道两旁,参天大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凉风习习。

我一边走,一边做扩胸运动,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感觉岘山的空气格外清新,还带着丝丝甜味。我深吸长呼,想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气体交换,把我的五脏六腑洗涤干净,特别是我那被人间烟火熏染的肺啊,最需要这山间的清风抚慰。

岘山森林覆盖率达91%以上,负氧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1200—4900个之间?,等级划分为I级,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清新空气标准。成日里在喧嚣的城市里生活,有谁会拒绝这负氧离子的漂洗和浸润呢?同行的辉哥一时兴起,一声长啸:“吆喝吆……”山谷回响,荡气回肠。辉哥说:“这声吆喝,好像把一个星期的疲惫、烦闷都吆喝跑了!”迎面走过三五成群的游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片城市“绿肺”不仅涵养着襄阳的生态,更成为现代人远离喧嚣的精神港湾。

我们穿行在盘旋曲折的林荫绿道中,不知不觉来到贾冲水库。一湖碧水,群山倒映,如诗如画。同行的作协朱主席说:“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正是这一湖碧水,才让这岘山成为有灵性的历史文化名山。”

朱主席指向西边那片密林说:“这就是《三国演义》里蒯良设计射孙坚的地方。”我趁机请教:“让岘山成为历史文化名山的有哪些重要人物?”朱主席沉思良久:“首推羊祜,次推孟浩然。”

羊祜,字叔子,西晋征南大将军,镇守襄阳,仁德流芳。襄阳百姓为纪念他,特地在羊祜生前游息之地——岘山,建庙立碑。每逢时节,上山祭拜,睹碑生情,莫不流泪,亦称“堕泪碑”。朱主席指了指东边的岘首山说:“上面有新修的岘首亭。”

言及岘首亭,朱主席竟吟诵起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岘山亭记》:“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声调渐转深沉,“元凯以其功,叔子以其仁,方铸就这仁山智水。”

“次推孟浩然,则是他的《与诸子登岘山》这首诗,更是让岘山名扬天下。”朱主席道。

我在心里默诵:“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是的,红色之岘山,绿色之岘山,人文之岘山,一辈又一辈人还会行走岘山,还会登临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