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一个民族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要有城市精神。正是因为全市上下充分发扬“铁打襄阳”精神,坚韧顽强、奋发向上,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缺气缺劲缺项目”的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以万钧之力实干、以破竹之势攻坚,让襄阳重现历史荣光、再创时代辉煌。
要锤炼铁打的意志。道者应有木石心。弘扬“铁打襄阳”精神,首先要锤炼铁打的意志。当前,襄阳发展面临阶段性挑战,这种挑战既是现实的,也是暂时的。只要不服输、不认怂,破釜沉舟、真抓实干,就一定能扭转不利局面。新形势下,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稳定等工作都不容易,局面是“一难两难多难”,要求是“既要又要还要”,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咬紧牙关、抖擞精神,坚持既定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推动市委工作部署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要统一铁打的行动。弘扬“铁打襄阳”精神,必须要有铁打的行动。推进“两资三能”等工作,关键在行动、关键靠落实。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志一动气、团结一心,步调一致、同频共振,着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干事局面。要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对标一流,强化担当作为,把工作真正落实到企业、项目上,努力实现有实效、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工作部署上来,做到起步快、行车稳、跟车紧、刹车灵,只要是市委明确要求的,必须说干就干、干就干成;只要是市委明令禁止的,必须守住底线、决不越线。
要精进铁打的本领。弘扬“铁打襄阳”精神,需要铁打的本领作支撑。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政策、钻业务,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高度重视工作的整体性、关联性、耦合性和协同性,把“多件事做成一件事”,让各项工作衔接协同,形成高质量发展聚合效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规律、找准规律、把握规律的能力,遵循经济规律追求高质量发展,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追求包容性发展,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要铸就铁打的实力。弘扬“铁打襄阳”精神,最终需要铁打的实力来体现。要增强经济实力,更大力度实施“两资三能”工程,加大项目谋划申报力度,提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质效,“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增产扩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优化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引导中心城区与宜城、南漳一体化发展,支持枣阳更好发挥市域副中心城市作用,推动谷城、老河口组群融合发展。要夯实民生保障,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工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四项行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群腐”集中整治,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