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襄阳日报

书香润泽乡村 助学点亮前程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07 枣阳       上一篇    下一篇

读书会活动前,赵垱村学生们在枣阳市文化馆参观。 全媒体记者 孙修廷 毕学谦 摄

全媒体记者 孙修廷 毕学谦 通讯员 刘睿喆

8月18日下午,枣阳市环城街道赵垱村的中小学生、准大学生及家长共计50余人,来到崭新的枣阳市图书馆,参加“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思考伴随人生”主题读书会活动。这是枣阳市委宣传部连续第八次在赵垱村举办主题读书会及爱心助学活动。

与往年不同,枣阳市委宣传部今年特意邀请学生们走出乡村,来到枣阳市文化新地标——“七馆合一”现场,实地参观科技馆、文化馆和图书馆。读书会上,青年干部和学生代表分享了阅读感悟;枣阳市汉文化研究学者讲述了汉光武帝刘秀的励志故事;4名今年考入大学的学生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并接收了爱心助学金。

活动现场,张程灏和同学表演的诗朗诵赢得阵阵掌声。爱读书的八年级男孩张程灏来自脱贫家庭,母亲靠养鸡和种菜供两个孩子上学。“大儿子患有脑瘫,村里专门安排送教上门,每周三和周五都有老师来家里上课。小儿子爱学习,每次读书会都是第一个报名参加。”

赵垱村过去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如今已实现华丽转身,村集体年收入突破20万元。多年来,赵垱村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更加注重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营造全民阅读氛围、精准帮扶优秀学生,以书香滋养乡村,用知识照亮学子前程。

八年来,赵垱村共培养出38名大学生。这期间,枣阳市委宣传部动员新华书店等社会各界力量,累计出资50万元资助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为全村中小学生捐赠各类图书近4000册。

在将主题读书会打造成乡村文化品牌的同时,赵垱村将全民阅读融入日常,农家书屋1560册图书全部录入“鄂汇办”系统,书目定期更新,村民只需用手机就能自助借阅。养殖户老张做完农活就来看书,小学生在这里写完作业后,可以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寒暑假,农家书屋又成了“知识集市”,大学生志愿者讲题的声音、孩子们争论的话语、书页翻动的响声交织成独特的乡村文化。

赵垱村用八年的坚持证明,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这条用书香铺就的文化振兴之路,正在枣阳大地上书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