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襄阳日报

襄阳“村游记”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05 襄阳“村游记”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乡村名片

宜城市流水镇莺河村

莺河村位于美丽的汉水之滨,因莺河贯穿全境而得名,紧邻346国道、218省道,面积17.9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共534户2169人,现有耕地12649亩,产业发展以旅游、西瓜、紫薯为主,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万余元。

近年来,莺河村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山水资源,充分挖掘“古井、老树、民俗、小桥、流水、人家”村景特色,突出“文化莺河、产业莺河、休闲莺河”,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寻得到乡愁的和美乡村。

见 闻

一湾碧水映新景

8月27日,记者走进莺河村,只见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岸边的柳条随风轻舞,游客们或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或乘竹筏漂流,甚是惬意。

很难想象,这个游人如织的“网红村”,几年前还是河道淤塞、污水横流的“环境痛点村”。“20世纪90年代,莺河里鱼虾成群,父辈们以捕鱼为生。”说起村庄的过去,莺河村党支部委员杨晶滔滔不绝,“后来上游养殖场越来越多,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到河里,使河水渐渐变得浑浊,鱼虾越来越少,村民们也不敢下河游泳了。”

转机出现在2017年。这一年,宜城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投入4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水库水体治理,对莺河流域禁养区内的10余家养殖场实施关停或搬迁。在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治理措施下,莺河水库水质恢复到Ⅱ类标准,莺河重现清水充盈的美好景象。

凭借多年从事水利规划工作的经验,杨晶意识到,这条重获新生的莺河,不仅是村民们的情感寄托,更能成为撬动乡村发展的“金钥匙”。

在流水镇党委和莺河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宜城市莺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整合政府扶持资金、社会投资等多方资源,对村里20多栋闲置破旧民房进行改造,让老房子变成兼具乡土风情与实用功能的特色建筑,并规划建设石磨坊、传统酒坊等体验式项目,配套打造多家农家乐,将“醉美莺河”景区框架搭建起来。

村庄换新颜,吸引之前搬离村庄的不少村民返乡,江涛就是其中之一。他回村后,将自家闲置多年的老屋改造成了独具风格的特色农家小院,精心打理庭院里的花草绿植,搭配古朴的摆件,让小院既保留乡土韵味,又透着精致美感。

令他没想到的是,凭借独特优美的环境,他的农家小院被村里评为“最美庭院”,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江涛告诉记者,如今,他每年的收入超过6万元,比在外打工多了安稳与底气。

2023年,莺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入选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该项目总投资1.56亿元,通过清淤疏浚、小流域生态治理、水体生态修复等措施,对河流水域岸线进行有效保护,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

“借助项目,我们着力打造莺河7公里风光带,串联起莺河上下游更多的村庄,将景区面积扩大3倍至5倍。”杨晶说,这样不仅能丰富莺河旅游业态,也能让更多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的优势和财富。该村借势开发水上漂流和生态垂钓项目,打造露营烧烤等户外场景,与亲子乐园、采摘园形成互补。如今,村民们不仅能在景区售卖农产品,还可参与民宿经营、导游服务、非遗文化展示等,获得多元收入。“除了十几亩地的收入外,我家在景区还有摊位,游客多的时候每天都能挣几百块钱,很满足。”莺河村村民全天雄说。

如今的莺河村已成为乡村旅游热门打卡地,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村集体通过收取景区项目用地租金,每年增收20万元。景区周边现有8家农家乐,每家年均收入10万元。此外,景区还为30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人均年增收2万元。

莺河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成告诉记者,在近日襄阳市挑战“两河”最逆袭乡村大PK暨“两山”理念实践交流擂台赛中,莺河村凭借生态转型与产业发展的亮眼成绩,荣获“最逆袭乡村”三等奖。

“今年,莺河村获评‘全国文明村’,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我们将进一步挖掘本土文化,把莺河故事讲得更生动,把‘醉美莺河’品牌打得更响,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红利,把莺河的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优势。”李永成说。

对 话

莺河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成:

农业富民 文旅兴村

“今年紫薯价格不错,每亩收入在4000元以上。全村近8000亩紫薯目前产销两旺,将为村民们带来可观收入。”8月27日,谈起村里的紫薯产业,莺河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成打开了话匣子。

莺河村土壤偏砂质,保水保肥性好,特别适合紫薯生长。此前,该村党支部“一班人”前往多地考察,最后决定发展紫薯产业。但是,因为没种过,村民们心里犯嘀咕,怕得不到回报。

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莺河村党支部率先“吃螃蟹”,由村干部带头试种20多亩紫薯。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村干部全程跟着技术员学习。当年年底,20多亩紫薯喜获丰收,因口感软糯香甜被收购商以较高价格全部收走。

看到村干部试种成功,村民们动心了。第二年,30多户村民加入种植队伍。可随着规模扩大,新的问题出现了,因对种植技术不熟悉,村民们种植的紫薯参差不齐,卖不出好价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邀请农技专家进村,手把手教村民们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到了紫薯丰收季,村干部主动跑出去找收购商,让大家安心种、放心卖。”李永成说。

如今,莺河村紫薯种植面积近8000亩,年产值超3000万元,户均年增收7万元,紫薯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壮大紫薯产业、发展文旅产业是莺河村未来的发展之路。”李永成说,莺河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入选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机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企业对莺河进行深度开发,让“醉美莺河”品牌享誉全国,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策划统筹:张成武 龚莉 廖双来

文/图:全媒体记者 宋敏 刘晓青 通讯员 谢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