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襄阳日报

解码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襄城答卷”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07 襄城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学期临近,襄城区中小学校园里,变化悄然而至——

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投用在即,校内功能室丰富多样;村镇学校教室新安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调试完毕;新引进的高素质青年教师到岗……

近年来,襄城区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增加教育投入,统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宜居、宜业、宜学的大美襄城带给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教育优势正加快转化为发展胜势,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校园文化百花齐放

“快传球!注意回防!”开学在即,在襄城区恒大名都小学的绿茵场上,校足球队的小将们无惧烈日,全力奔跑,踢出关键一球;

走进襄阳市庞公学校的“科技创客空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正尝试编写机器人控制程序代码;

……

这一幕幕发生在襄城区校园里的场景,是该区教育系统大力实施“一校一品”工程,引来“百花齐放”的真实写照。

襄城区教育局负责人徐海东介绍,2012年以来,襄城区鼓励、倡导全区50所学校结合自身历史底蕴、地域特色和师资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截至目前,各校围绕红色教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陆续组建了戏曲、楹联、足球、篮球、排球、编程、象棋、围棋等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拓展了中小学生多元成长空间。

如今,襄城区已初步形成“校校有特色、一校一品牌”发展格局。

襄阳市第二十五中学开展16项社团活动,其中人工智能和科技探究社团特别受到同学们欢迎。2024年,该校共有6位同学在世界机器人大赛锦标赛中获奖。

体育是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大特色。该校定期开展“三大球”训练,在2024年襄城区小学生“三大球”联赛中,多项成绩位居前列,其中女子排球夺冠。

优质教育扩容增量

据介绍,为落实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要求,2019年以来,襄城区建设并完善了招生服务平台,在全区范围内实现户籍、房产、居住证等信息线上核验,义务教育招生录取全流程“一网通办”、全过程可追溯监督。

襄城区在教联体建设上起步早、基础好、成效显,2016年开始探索发展教育集团,2020年开始全面推进教联体建设,目前全区的义务教育学校均被纳入教联体,全面实现教育发展城乡一体化、古城内外均衡化,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有效提升了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水平,为全市教联体建设作了示范、探索了经验。襄城区采取“名校+新校+薄弱学校”方式,将理念新、管理优、师资强、影响好的优质学校作为“名校”,相对薄弱学校作为“+校”,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各学校教师聘任由教联体统一管理,探索实施“优质学科领教、薄弱学科助教、紧缺学科走教”的教师共管共用模式,坚持城区学校与城郊、农村学校教师双向流动,管理人员、教师实行周期双向轮岗交流,体育、艺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实行走教巡教。制定教联体名师培养规划和教师校本培训三年规划,依托名师工作室,发挥传帮带作用,以点扩面培养更多名师,促进教联体内教师快速成长。

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是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具体诉求。襄城区教联体建设改善了优质学校“撑得慌”与薄弱学校“吃不饱”的矛盾,有效解决了“择校热”“大班额”等热点问题。随着优质教育资源向尹集、余家湖等乡镇(街道办事处)以及郊区农村覆盖,有力带动了生源回流,尹集乡千弓小学被纳入荆州街小学教联体后,生源持续增加。

通过推进教联体建设,襄城区实现教育质量总体提升、学位扩容提质,优质教育名片持续擦亮,以教聚人效应更加明显。与此同时,该区按照“一年半建成、两年完成搬迁、有序组织疏解”的总体思路,高水平推进襄阳古城保护和利用,将襄阳市荆州街小学、襄阳市第七中学迁至庞公片区,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迁至檀溪片区,有效安置古城片区学龄人口,缓解古城外片区学位压力,推进教育资源配置优质均衡,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正在建设的麒麟中学将在2026年春季完成建设任务,秋季正式开学,并将与襄阳五中附属初级中学、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强强联合,共同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片区居民。

职业教育加速领跑

近年来,襄城区通过聚焦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精准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持续拓宽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助推襄城区中职教育加速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襄城区职业高级中学位于卧龙镇。2020年以来,该校逐步构建党建引领、思政铸魂、技能立身、文化浸润、科研赋能的协同育人体系,形成了以技能高考升学为核心的办学特色。该校多次包揽全市技能高考多个专业第一名,本科上线人数和高考过线率连年攀升,稳居全市技能高考前列,连续七年获得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

“在坚守职业教育的同时,学校注重就业与升学并举,进一步推进普高化、个性化教学。”襄城区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尹先全告诉记者,2022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职普融通试点,探索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横向融通的路径,襄城区职业高级中学抓住这一契机,迅速制订针对性教学方案,打造职普融通发展格局,为学生铺就多元成才道路。

技能人才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基础;产教融合模式的创新发展,则是职业教育深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技能高考成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襄城区职业高级中学在专业设置上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结合的“紧密度”、与产业发展需要的“适配度”,涌现出农学、电子技术应用、机械技术应用、计算机、会计、机械和电子电气、电工基础等一批明星专业。

近年来,襄城区职业高级中学陆续获评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全国绿色学校等,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城市发展,教育先行。把教育办好,不仅仅是做好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更是为城市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供坚实支撑。

谈及襄城区教育的未来,徐海东说,襄城区将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命题对教育自身发展和服务能力的要求,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率先实现“2035年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切实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人民满意的教育,交出一份教育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襄城答卷”!

本期策划:曾忠保 唐姗姗 图/文: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东 全媒体记者 陈霜 通讯员 李颖 唐姗姗 王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