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朱月皎 张伊乔
当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录取通知书送达时,18岁的叶飞扬内心喜悦中掺杂着难以言说的沉重。这份沉甸甸的通知书,不仅是他寒窗苦读的结晶,更是一位单亲母亲用病弱之躯托举的希望。“我想好好学习,争取以后让妈妈过上好日子。”叶飞扬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
叶飞扬的家,是母亲用羸弱的肩膀独自撑起的孤岛。在叶飞扬10岁时,父母离异,叶飞扬跟着妈妈生活。抚养费经常没有着落,让本就拮据的家境雪上加霜。为了给儿子撑起一片天,母亲咬紧牙关,专挑最苦最累的体力活干,只为多挣一些钱。“妈妈打过很多份工,都是特别耗体力的活儿。”提及过往,叶飞扬的声音低沉下去。长年累月的超负荷劳作,如同无形的重锤,一点点透支着母亲本就瘦弱的身体。积劳之下,她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2012年被确诊甲状腺癌。
病魔的阴影笼罩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目睹母亲在病痛与贫困中挣扎,叶飞扬比同龄人更早地读懂了生活的艰辛与责任的分量。
“我深知,要让妈妈过上好日子,我只能努力读书。”这信念,如同黑夜中的灯塔,照亮了他高中三年的每一天。没有优越的环境,更没有额外的补习资源,叶飞扬能做的,唯有勤奋。简陋的书桌前,一盏台灯常常亮至深夜。一本本厚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知识点和错题解析,那是他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也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然而,高压之下,紧绷的弦终有极限。高二的一天,长期积压的压力让叶飞扬在课堂上昏厥。接到班主任电话的母亲心急如焚地赶到医院。万幸的是,检查显示身体并无大碍,医生推测是精神压力过大所致。看着病床上脸色苍白的儿子,母亲陷入了深深的内疚。“小时候的飞扬多活泼啊,可越长大,话却越少了。我知道,这些年,我们亏欠他很多……”母亲的声音哽咽了。
为了给儿子更多的陪伴和支持,母亲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狭小的民房,开启陪读生活。
为了挣出这笔钱,母亲开始了陀螺般的旋转:每天清晨叶飞扬上学后,她就赶到楼下小面馆打工;中午匆匆赶回出租屋为儿子做好午饭;下午又马不停蹄地到家附近的菜地采摘蔬菜,赶往追日路摆摊售卖。风雨无阻,日复一日,只为让孩子心无旁骛地学习。
然而,长期辛劳透支了她的身体健康。孩子高三上学期的一个清晨,一阵剧烈的胸痛猛然袭来——检查结果显示肋骨前支骨折。医生严肃告诫:必须停止一切重体力劳动。无奈之下,她辞去了面馆的工作,可一千多元的低保金不够用。卖菜,成了她咬牙也要坚持的营生。即便很累,但那双托举儿子未来的双手从未放下。
母亲的坚韧与付出,叶飞扬看在眼里,刻在心里。这份沉甸甸的爱,化作他冲刺路上最强大的动力。
他没有让母亲失望。今年高考,他以601分的优异成绩,成功叩开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学类专业的大门!那张承载着梦想的录取通知书,是对母亲所有艰辛最好的慰藉。
此次获得由襄阳融媒体中心、襄阳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及雲毅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赞助的爱心助学金,叶飞扬心怀感激,他表示,会铭记每一份雪中送炭的温暖,“待我有能力之时,必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