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襄阳日报

服务做在前头 矛盾化在源头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02 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韩犁夫 通讯员 谢谦 胡婧筠

夏日的傍晚,南漳县李庙镇堰沟村的一处农家屋场里,十几条板凳围成一圈,村民老张正拉着邻居老李抱怨地界的事儿。“你们俩几十年交情,为这点田埂闹别扭,不值当!”老党员刘叔一边递过茶水,一边笑着打圆场。你一言我一语之间,一场可能闹大的纠纷,在夕阳下悄悄化解。这样的场景,在南漳的村庄里越来越常见。干部和群众坐在一块儿,聊的是家常事,解的是“心头结”。

近年来,南漳县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相结合,构建起“三级联动、多元参与、法治保障、数字赋能”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全县县、镇、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实现全覆盖,配备专职调解员326名,整合网格员、驻村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调解网络。同步推广使用“鄂参与”小程序等数字化手段,实现矛盾线索及时上报、分级处置、全程跟踪。通过健全“网格员日常排查、村级每周研判、镇级每月调度”工作机制,2025年以来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763件,化解成功率96.6%。

排查走在预防前 苗头隐患早发现

南漳县依托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发动村干部、网格员、热心村民等多方力量,开展“日常巡查+定向走访”,把排查触角延伸到每个小组、每户家庭。线上,“鄂参与”小程序、村民微信群成为民情“前哨站”,村民随手拍、随时报,干部及时回、快速办。

今年截至目前,堰沟村通过走访排查化解隐患问题42件,24小时内快速化解率超90%。

调解走在激化前 多元参与解心结

在南漳,调解不止是干部的事,更是大家的事。许多村组建立了“老党员调解队”“热心村民工作队”,用乡音乡情化解邻里纠纷。

薛坪镇推出“情感沟通、换位思考、合力攻坚、一线解惑”等七种方法,把情、理、法融进调解全过程。曾家坪村一对兄弟因土地纠纷三年不相往来,薛坪镇调解专班以“画亲情树、讲老故事”的方式,让两人重温旧情,最终握手言和。三年来,该镇化解类似积案30余件,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服务走在诉求前 法治德治润民心

南漳坚持“法治+德治”双线发力,推动法律服务下沉、文明乡风入户。

九集镇设立“法律诊所”,律师定期“坐诊”,提供咨询、调解、普法服务。

清河管理区黄莲树社区通过“居民立约、四会议事、文明积分”等方式,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热情。如今,该社区家禽圈养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90%以上,信访量下降58%。

截至目前,南漳县已有89个村(社区)实现“零上访”,2024年首次做到进京、赴省、到市访“零发生”。全县矛盾纠纷化解率超96%,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基层治理关键在早、在小、在预。”南漳县委社会工作部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前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解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