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襄阳日报

用法治守护绿水青山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07 老河口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姜雁冰 通讯员 史旭

清晨的汉江,波光潋滟,两岸葱茏。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背后,凝聚着检察公益诉讼守护绿水青山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老河口市人民检察院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协同各方力量,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持续发力,为描绘生态宜居的新画卷贡献检察力量。

民主智慧赋能流域治理

“能守护家门口的河道生态,我充满成就感!”“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上的一位志愿者感叹道。这份成就感,源于老河口市检察院探索将“民主智慧”深度融入公益诉讼实践的有效路径。

2024年,该院办理的一起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展现了“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在汇聚民意、辅助办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案件中的显著成效。这一机制不仅拓宽了线索来源,更凝聚起护航长江生态的强大合力。

成效在于延续,更在于深化。2025年,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厨余垃圾处理乱象,特别是部分经营者将含油废水直排雨水管网问题,该院再次借助志愿者力量,精准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2件,推动依法履职。行政机关迅速响应,通过下发督办函、约谈负责人、发放分类指南、新增收集桶等举措,有效规范了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截至目前,全市684家餐饮企业已全部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协议,实现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的转变,切实维护了水环境安全。

建议转化助力乡村新颜

丘陵起伏、麦浪翻滚,天蓝树绿、四季有景。引丹渠沿岸的美丽风光,如今成为游客赞誉的休闲胜地。这般景致的提升,同样得益于公益诉讼的精准监督。

老河口市检察院创新建立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代表、委员扎根基层、联系广泛的优势,深挖案源线索。2024年以来,已据此挖掘线索9条,成案20件。

针对人大代表反映的丹渠周边货车超限超载、飞扬撒漏、影响水源地保护等问题,该院及时开展调查,并向主管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联合出台专项整治方案,强化路警联动和源头监管。如今,孟桥川风景区沿线道路环境大幅改善,绿意盎然的丹渠两岸真正成为了群众享受慢生活的生态廊道。

数字检察推动污染防治

“通过整改,我们认识到规范处置废机油太重要了。现在全部交给专业公司,台账清清楚楚。”一家汽修店负责人对回访的检察官说。这一转变,始于一次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深度应用。

2024年底,该院应用“督促机动车维修及其废机油脱管漏管环境污染防治”监督模型,通过智能比对分析职能部门数据,成功筛查出17条违法处置废机油线索。调查场景触目惊心:油污横流、废桶乱堆、气味刺鼻,且均无合法处置凭证,环境污染风险突出。

据此,该院迅速向5家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开展全市机动车维修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对205家汽修企业拉网排查,分类施策,强制要求接入省危险废物监管物联网系统,实现全流程申报登记。目前,涉案店铺全部整改完毕,171家企业与合规回收公司签订协议,危险废物管理数据库初步建成,实现了从产生、储存到转移的闭环管理,从根本上消除了土壤污染隐患。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老河口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聚焦生态环境领域的痛点,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以“检察蓝”守护“生态绿”,不断汇聚生态保护合力,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