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襄阳日报

山水引客来 农旅促发展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06 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一泓天池水,千亩绿茶场,葡萄挂满枝,游客人气旺!这个夏天,南漳县刘坪村凭借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成为周边游客溯溪露营、避暑游玩的热门之选。8月16日,记者一行来到这里,解锁当地农旅发展新密码。

来到刘坪村,不能不去一趟天池山。沿着盘山公路向上,群山环抱、云雾缭绕,在山顶,一泓绿水映入眼帘,天池之水“旱不干,雨不溢”,享有“人间瑶池”美称。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2009年,当地政府引进湖北天池山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成天池山风景区,现为国家3A级景区,天池山风景区因气温常年比城区低4℃左右,有“森林氧吧”美誉。

近年来,天池山风景区依山而建的特色云端木屋、定期开办的夏日音乐会和篝火晚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体验,成为南漳露营打卡的一张名片。

天池山风景区负责人方艺睿介绍,今年,在文旅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投资800万元对景区进行升级改造,加快申报国家4A级景区。今年“十一”期间将以全新面貌和广大游客见面。

从天池山下来,沿着公路往刘坪村委会方向走,两岸绿树成荫,路边河流凉气袭人。

“白洛河穿村而过,一到周末,很多游客来这里游玩。”刘坪村党支部副书记钟少说。

来到河边,柳树林下热闹非凡,游客三五成群安营扎寨,大人们忙着烧烤,孩子们在水中玩耍,沿途都是欢声笑语。

市民李先生和朋友一大早从襄阳市区过来游玩,他们将户外椅子放在水里,一边玩水,一边聊天。“我们刷抖音看到这个地方,约着周末从市区过来,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很方便。”李先生说。

近年来,刘坪村积极整合资源,沿275省道种植了500亩药材、50亩葡萄,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农家乐12家,带动村民户均年增收约2万元。“来的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多的时候一天有10多桌游客。”农家乐老板李霞说。

景美了、人多了、路宽了,村富了。“打造景区乡村是我们下一个阶段的目标。”钟少说,刘坪村将依托天池山风景区,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盘活闲置农房、庭院、田园等现有资源,打造露营基地、烧烤休闲驿站、亲子采摘乐园等特色项目。同时,发动村民改善房前屋后人居环境,打造景区乡村,吸引更多游客来刘坪村。

乡村名片

李庙镇刘坪村

刘坪村位于南漳县城以西,是李庙镇东大门,该村2009年引进湖北天池山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成天池山风景区,现为国家3A级景区,成功打造了茶旅融合特色村,每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近年来,刘坪村凭借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成为周边游客露营烧烤的热门地。人气的攀升,不仅带火了乡村游,还让当地经济迎来了发展新机遇,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对话

刘坪村党支部副书记钟少:

村集体的葡萄喜获丰收

眼下正是葡萄上市的季节,走进刘坪村葡萄采摘园,翠绿的枝叶下,一串串葡萄缀满藤架,游客们开心地摘着葡萄。

这片占地50亩的葡萄采摘园今年5月合同到期,承包商不准备再续约。当时正值葡萄开花的关键期,一旦无人接手管护,将会造成巨大损失。于是,刘坪村决定将其收归集体,缺乏种植技术成了村集体面临的首要难题。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用心学习,相信一定能把葡萄采摘园管理好。”刘坪村党支部副书记钟少的一番话给大家树立了信心。

说干就干,村干部率队赴荆州和周边葡萄园学习种植技艺,下田手把手教授村民,让村民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我教村民疏果就是剪内不剪外,剪下不剪上,这样修剪的葡萄口感好。”刘坪村三组组长陈应付说。

攻克了技术难关后,大家发现葡萄采摘园的农资采购、日常维护同样重要。村干部主动担负起葡萄采摘园的后勤保障和财务方面的工作。

村干部的用心付出,让村民们能够安心种植葡萄。如今,“七星女皇”“夏黑”等品种的葡萄喜获丰收。

“在葡萄采摘园干活,离家近,一个月有两三千元收入,还能照顾家里,比在外打工强。”村民杨正芳说。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今年葡萄长势不错,预计能收获葡萄近10万斤,大家对明年的葡萄种植更加有信心。

策划统筹:张成武 龚莉 王婷 廖双来

本期文字:全媒体记者 孙凤玲

本期图片:通讯员 胡振兴 刘江 全媒体记者 孙凤玲

视频制作:通讯员 胡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