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张雪飞 通讯员汤文 叶玉龙)8月12日,记者从襄州区获悉,自2024年6月启动乡村道路命名工作以来,该区已完成对全区363个村、59个社区居委会、1953个自然村(居民点)共计2236条乡村道路的命名工作。
乡村道路是乡村空间的骨架,其命名远非简单的地理标志。该区将此次命名工作视为传承乡村文化、提升空间治理、助推产业发展和强化村民身份认同的重要契机,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引导村民挖掘村落历史、集体记忆,唤醒村民的乡土归属感和共同家园意识,激发了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命名过程中,该区注重保留和规范承载地域特色、历史故事、产业特征、民俗传统的名称,如“铁匠铺路”,有效避免了城市化进程中“千村一路名”的同质化现象,让乡土文化具象化传承。同时,该区将道路命名与乡村产业规划联动,为文旅乡村赋予“桃花源路”等富有诗意的路名增强吸引力,为特色农业乡村设置“葡萄沟路”等名称强化产业标识,助力品牌打造与产业链延伸。在物流发达乡村侧重命名规范,提升空间可识别性,利于产业发展。
科学规范的道路命名夯实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如今,清晰的地址体系显著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和乡村规划实施的有序性,为基础设施升级提供了精确的空间坐标依据,增强了村民的生活便利性与幸福感。
兼具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的道路名称,成为乡村对外展示形象的“第一张名片”,规范、有温度的路名,让返乡人才感受到家乡的文化活力,同时吸引了外来投资者和游客,为促进城乡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流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