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陈莉莉 李潇凝 王晶
正值高考冲刺阶段,18岁女孩在得知母亲患上罕见病后,没有被打倒,反而淬炼出令人动容的坚强,化悲痛为力量,以569分的成绩考上天津商业大学。
这个女孩叫王雨彤。在由襄阳融媒体中心、襄阳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及雲毅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中,她获得“励志大学生”称号及5000元助学金。
与其他经学校或社区推荐的困难学子不同,王雨彤是通过自荐参与此次助学活动的。
8月7日,记者来到襄州区程河镇,见到了王雨彤。
学龄前,王雨彤和妹妹跟随父母在爷爷、奶奶家居住。
靠着种地和四处打零工,王雨彤的父亲王礼和母亲肖月异撑起了一个虽不富裕但温馨的家。
王雨彤6岁时,父母带着她和妹妹到双沟镇租房住。“想尽可能让孩子们上好点的学校。”王礼说,他在外地务工,妻子在家照顾孩子们,偶尔去附近的工厂打零工。
“那时家里虽没有很多钱,但爸妈对我和妹妹很好,基本别人家孩子有的,我和妹妹也会有。”王雨彤说。
几年前,王礼贷款买了一辆货车,开始拉货,活多的时候月收入有一两万元。“我出门拉货,家里的事全部交给妻子,她打理得井井有条。”王礼说,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没想到老天给了他重重一击。
今年3月20日,王雨彤所在学校为高三学生举办成人礼。前一晚放学后,王雨彤迫不及待地拨通母亲的电话,想分享这个喜讯。“你妈病了,在住院……”接电话的是王雨彤的父亲。从父亲简短的话语里,王雨彤感受到了不寻常的气氛。父亲从外地赶回来,说明母亲的病比较严重,那一晚,王雨彤在宿舍彻夜难眠。
第二天成人礼一结束,王雨彤立刻请假赶往医院。隔着ICU的窗户,看到昏迷的母亲躺在病床上,身上插着各种管子,王雨彤泪如雨下。
王礼思索再三,决定告诉女儿妻子的真实病情。原来,妻子在工厂干活时突然晕倒,被工友紧急送医后,医生确诊其患上罕见的“烟雾病”,虽经抢救暂时保住了性命,但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即便醒来,也会有各种后遗症。
十几万元的治疗费掏空了家底,父亲买货车的贷款还没还完,如今又四处找亲戚借钱,后续母亲还有漫长的康复之路……家庭剧变如同暴风雨猛烈冲击着王雨彤的世界,巨大的压力让她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成绩明显下滑。
班主任王唯伟察觉到了王雨彤的异样,便鼓励她:“我知道你担心妈妈,但害怕和哭泣都帮不上忙,你不如努力冲刺,考出好成绩,才是对妈妈最好的安慰。”
“对!我一定要考好,不能让妈妈醒来后觉得是她拖累了我。”王雨彤将对母亲的担忧埋藏心底,把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不让自己有闲下来乱想的机会。4月全年级月考,她的成绩进入年级前5名。
高考结束后,王雨彤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紧握母亲的手轻语:“妈,我考完了,不用担心我,你快点好起来!”母亲无法回应,但生命体征监护仪上的数据有明显波动。王雨彤说,母亲能听到她说话,知道她在身边。
这个暑假,王雨彤一直守在母亲身边。也许是女儿的陪伴激起了自己的求生欲,肖月异苏醒了。一家人还来不及高兴,就被医生告知肖月异的双目失明,四肢无法自主活动,后期必须不间断地进行康复治疗,才有可能恢复一定自理能力。
查询高考成绩时,王雨彤紧张到彻夜难眠。当屏幕上出现569分时,她哭了。8月4日,王雨彤收到来自天津商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母亲床边,她将录取通知书上的内容一字一句读给母亲听。母亲虽不能言语,眼角却流出泪水,用尽全力给女儿最深情的回应。
当记者问及王雨彤对以后的规划时,她说:“我想当一名老师,像我的高中班主任一样,在学生最脆弱的时候给予力量,不仅传播知识,更传递在逆境中向上生长的勇气。当下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母亲能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