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襄阳日报

开展襄阳长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立法调研

日期:08-18
字号:
版面:01 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周娜 通讯员刘宇)8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吕义斌带领调研组赴宜城、南漳开展襄阳长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立法调研。

调研组沿长渠沿线实地考察,在长渠第三管理段,察看渠道环境治理及渠系工程、节制闸调水运行管理等情况,询问了解当地农田灌溉和旱情应对措施;在楚皇城遗址了解白起“引(长渠)水灌鄢”的历史渊源、长渠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利用情况;在安乐堰水库,重点了解其作为长渠最大的“长藤结瓜”工程,如何发挥蓄水、灌溉、补水等功能;在武安镇渠首文化园,察看长渠渠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和长渠碑刻等遗迹保护利用情况。随后,组织召开由市直相关部门,宜城、南漳两地相关单位、乡镇、村(居)以及长渠申遗专家参与的立法调研座谈会,认真听取各方面对长渠保护立法的意见建议。

调研组指出,长渠作为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水利灌溉工程之一,是襄阳楚文化和水利文化的一张“金名片”。制定好保护条例,既是保护灌溉工程遗产的迫切需求,也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长渠保护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对充分发挥长渠的功能作用、历史价值、文化内涵等具有重要意义。

调研组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开展长渠保护立法的重大意义。在立法工作中,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立统筹兼顾、务实管用、特色鲜明之法。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好保护和发展、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要聚焦问题难点,针对长渠保护中社会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和立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找准对策、科学定策、精准施策;要彰显地方特色,将长渠遗产的所有要素和“长藤结瓜、分时轮灌”等特色工程管理制度体现到条例中,努力实现长渠灌溉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的有机统一、相得益彰;要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梳理研究吸纳来自基层治理一线的意见建议,不断夯实立法民意基础。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鹏,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雷钧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