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首席记者朱科 通讯员谢刚)8月15日,记者从市行政审批局了解到,《襄阳市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正式印发,立足经营主体视角,推动政务服务从“传统便捷服务”向“深度增值服务”转变,打造更公平、更透明的营商环境。
《方案》明确,我市将依托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渠道,重点打造定制化、套餐式、模块化的涉企服务“一类事”场景,为企业提供优质衍生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围绕增值化改革目标,《方案》部署了四项重点任务,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筑强服务载体,夯实改革基础。各地依托政务服务中心,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专区),统筹整合涉企服务渠道、职能、资源与力量,创新推出“陪同办、代理办、上门办”等特色服务模式,通过一站式集成政策、法律、金融、人社、科创、财税等多元化专业服务,推动涉企服务从“多头分散”向“一站集成”转变。
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触角。针对项目、政策、金融、人社、法治、科创、数据、招标采购等涉企服务重点领域,逐项细化增值化服务内容,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各环节服务需求精准覆盖。
提升服务能级,增强服务质效。通过制定“一类事”办事指南,打造“政府投资一类事”“知识产权一类事”等特色场景,建设企业全生命周期“中介超市”等具体举措,提升服务的集成度、精准度。
完善运行机制,保障改革落地。构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联办、限时办结反馈”运行模式,推动涉企服务从“多头跑”向“一站办”转变;整合全市政务、市场服务等资源,打造“亲商惠企服务矩阵”,实现涉企服务“一网供给、一键直达”;整合12345热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渠道,构建“接—转—办—督—评”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确保企业诉求高效解决。
未来,我市将持续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主动、更精准、更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襄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